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港股药企“众生相”

相关动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0-28 11:06:04
[摘要]10月27日,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号:209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先声药业此次全球发售2.6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33.9亿港元。

  (原标题:港股药企“众生相”:先声药业上市破发跌近20%)

  10月27日,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份代号:2096.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先声药业此次全球发售2.61亿股,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为33.9亿港元。

  这是继2013年从纳斯达克私有化之后,先声药业再次“征战”资本市场,但首日表现却不尽理想:开盘即下跌,盘中一度跌逾25%,截至收盘,先声报收10.98港元/每股,跌幅19.85%。

  先声此前由于引入了包括高瓴资本在内的七名基石投资者而备受关注,其他包括江北产投旗下高新、深创投旗下红土、清池资本、奥博资本、锐智资本、Jericho Funds。

  据其招股书,先声药业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目前主要从事仿制药业务,主要在肿瘤疾病(包括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有多种产品组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药品销售收入计,上述三大治疗领域2019年合计占中国药品市场的24.7%,2015年到2019年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体中国医药行业增速,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将总体延续。

  虽然首日不利,但在2007年,先声药业曾作为当时中国第一家生物和化学制药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出于长期在美股被低估值的局面,2013年先声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7年至2020年,先声营收由2017年的人民币38.68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0.37亿元,年复合增长为14.1%。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由2017年的5.5%上升至2019年的14.2%,2020年上半年达23.6%。

  在先声药业目前的产品组合中,10种主要产品(包括七种仿制药、两种一类创新药及一种改良型新药)的销售分别占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个月总收入的85.1%、83.0%、81.9%及78.9%。包括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必存(依达拉奉注射液)等。

  近年来先声不断扩大对外合作。2020年,新获批上市两款创新药产品:与BMS合作开发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药恩瑞舒®(阿巴西普注射液)和自主研发的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新药先必新®(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先声与康宁杰瑞、思路迪迈医药补充合作协议,获得一种可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KN035在中国的肿瘤适应症独家商业化权益。

  先声药业方面称:“我们此次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重点治疗领域在研产品的研发,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投资拥有重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有望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医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从而拓宽产品组合,偿还贷款等用途。”

  港股医药企业“众生相”

  自港交所新规以来,香港成为众多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征战”资本市场的新选择。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称,“自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第18A章,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以来,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生物科技集资中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更称“展望未来5年至10年,香港可望成为全球最大生物科技新股集资市场”。

  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成为最先两家通过第18A章上市之后而获纳入了港股通的公司。“这不仅是企业在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也意味着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生态圈的发展更趋于成熟。”

  据港交所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港交所共迎来21家18A医疗健康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达536亿港元。这21家公司自首次公开招股以来股价平均上涨了61%,较2020年年初平均增长了36%。2018年第18A章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7亿港元,2020年首九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到16亿港元。

  百奥财富基金管理合伙人黄一绯近日在《香港交易所与生物科技》第四期撰文称,从两个根本的驱动因素来看,持续增长的新企业数量和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有助于达成上述李小加的目标。

  “美国是目前最大的生物科技IPO市场。过去五年中,年均约有45个生物科技企业IPO,募资总额约50亿美元。如果同样要在香港交易所筹集50亿美元,即相当于IPO时总市值约200亿美元(假设平均上市发行量为25%),我们能否期望未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达到这一规模呢?”

  从深层次上讲,市值反映一个企业的收入和盈利潜力。对于医药健康企业,这最终来源于个人的医疗健康需求和支付意愿。大部分投资者都理解医药健康行业是防御性的,即:个人的健康与经济周期关联性不高。要特别注意的是,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的医药健康行业具有独特的增长维度——随着各国建设或现代化升级医院和治疗基础设施,将带来各年龄段人群对医疗服务和产品的消费普遍增加。

  事实上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中,诊断和治疗远未饱和,而产品和服务的短缺将会持续不断地催生新的企业。因此,新兴市场医药健康板块表现出独特的、极具吸引力的防御性增长特性,这一点与成熟市场截然不同。

  黄一绯认为,中国的医药健康行业已经明确呈现出防御性增长的态势。目前,美国市场医药健康板块总市值为5.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医药健康板块总市值约为1.5万亿美元(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约4500亿美元,再加上中国境内上市的企业约1万亿美元的市值)。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之多,尚处于市场发展的早期。

  2009年香港交易所迎来第一个大型医药IPO之时,香港交易所的医药健康板块总市值仅为50亿美元,自此之后,香港交易所以中国企业为主,已经创造出超过4000亿美元的新增医药健康板块市值。

  从另一面看,国际投资者缺乏可投资的防御性增长资产。从技术层面上讲,国际投资者只能投资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和港股通(沪、深)名单里的境内上市企业。这只相当于约5000亿美元的中国医药健康板块的可投资市值,还不及强生和GSK两家企业市值之和。

  “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已经形成对中国高质量医药健康企业的强烈关注,而且这一意愿还会不断强化。与其他科技公司不同,大多数中国医药健康企业并不选择美国上市,因此这不是美国与香港交易所之间的竞争。香港交易所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来有效满足中国医药健康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这也是全球投资者布局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医药健康投资板块的独一平台。这一专属的医药健康板块资本池最终必将吸引更多中国(甚至全球)的医药健康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港股药企“众生相”

上一篇:可转债熔断潮持续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