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基金经理队伍分化 改革进行时

相关动态 上海证券报 2020-11-10 09:18:30
[摘要] 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头部化趋势的加剧,基金经理队伍的“供给侧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有绩优基金经理被市场追捧,也有基金经理受困于业绩表现不佳而“黯然离场”。

   (原标题:基金经理队伍分化 人才“供给侧改革”进行时)

  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头部化趋势的加剧,基金经理队伍的“供给侧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有绩优基金经理被市场追捧,也有基金经理受困于业绩表现不佳而“黯然离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全市场142家基金公司共有2330名基金经理,其中今年以来有240名左右基金经理离职,超过去年同期的202名;新聘基金经理人数为420名,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业内人士提到,这些基金经理离职案例中,既有部分基金经理因业绩管理出色而“另谋高就”,也有一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遭遇“优胜劣汰”。

  渠道方对人才“优中选优”,也是引发基金经理头尾分化的重要原因。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行渠道纷纷通过量化模型挑选绩优基金经理,最基本的一点是把拥有三年以上业绩表现的基金经理作为备选,业绩一般的基金经理很难进入大型银行的核心基金经理池。只有这些核心基金经理的新发产品,才会进入银行视线,甚至让渡部分尾随佣金。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则没有机会被银行力推。

  据某券商人士表示,渠道方如今对基金经理的“选拔”愈发系统化,会综合基金经理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简历信息、就业经历、业绩表现、风控能力、持仓、风格、策略、投资理念、业绩归因等,在此基础之上还会考虑团队支撑、公司影响力等。但最重要的指标依旧是业绩,尤其是中长期业绩表现。

  这在今年的新发产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年以来发行规模超百亿元的21只偏股新基金,其担纲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有代表产品、管理年限在4年以上,有中长期业绩可追溯。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进入银行“白名单”后,也并不意味着基金经理就能获得力推,还需经过层层路演,获得对应评级。对于中小公募来讲,想要在市场上扩大声量,带来增量资金,只能靠业绩“杀出血路”,方能进入渠道视线。

  渠道方筛选模式不断升级,也促使基金公司将更多资源倾斜给头部基金经理。某市场人士提到,公司内部一直在完善考评系统,用于筛选出更出色的基金经理。这部分基金经理不但有丰厚报酬,也会获得公司更多销售资源的倾斜。同时,这套系统也是为培养“下一代”做准备,比如研究员荐票的胜率、参与模拟盘的成绩、被评级的深度报告等,都将作为量化指标,用于评判研究员的投资实力。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供给侧改革”进行时

上一篇:揭开"杀猪盘"三步走套路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