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银行 > 正文

勇立潮头担使命,坚守本源谱新篇——西安银行上市两周年发展纪实

银行 西安银行 2021-03-01 14:38:49
[摘要]2021年3月1日,西安银行迎来主板上市两周年纪念日。上市以来,西安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定位,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繁荣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稳健发展,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2021年3月1日,西安银行迎来主板上市两周年纪念日。上市以来,西安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定位,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繁荣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稳健发展,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据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西安银行资产规模3064亿元,存款总额2073亿元,贷款总额1720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26%、33%、30%;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归母净利润28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18%、17%。

  服务实体不遗余力,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坚守本源,服务实体稳中求进16个字,可以说是西安银行发展历程中最真实的写照。作为立足西安、布局全省的地方法人银行,西安银行始终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把坚持金融助力地方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紧扣地方经济建设主旋律,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近两年来,西安银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和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通过传统信贷业务结合结构化融资、债券等方式,为西安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西咸新区等重点领域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力度;围绕省市装备制造、医疗卫生、电子元件、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和领域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有效需求,西安银行及时提供信贷资金或纾困支持,支持了多家省市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全力服务稳企业保就业

  作为一家地方法人银行,西安银行深知中小微企业是中小银行的命运共同体,用金融活水浇灌中小微企业成长是中小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针对疫情后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西安银行进一步强化认识,提高站位,捐资1200万支持抗击疫情,制定了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十五条”政策、“八项工作举措”、“九项优惠政策”,通过“快、准、实、新”的金融服务,切实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特别是在小微企业这一关键领域,西安银行升级“西银e贷”特色产品,将单户授信额度上限提升至200万元,同时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普惠信用贷款投放、创新授权审批机制等多种方式,夯实对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输血实体经济,除了给予信贷资源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其中关键。西安银行充分利用央行支小再贷款专项支持政策,切实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实现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超100BP。2020年,西安银行为2030户小微企业发放复工助力贷51.31亿元,规模和序时进度在省内法人银行中均列首位。

  坚持数字化赋能,打造金融科技特色银行

  西安银行在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中确定了“持续推进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的战略愿景,把数字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上市两年来,西安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移动化、线上化、场景化、开放化”的经营新模式,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一方面,西安银行加速构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三位一体的数字化零售服务能力,实现“C端突围”。围绕移动优先战略,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打造为线上主要获客平台,借助线上渠道有效提升获客效率、降低获客成本、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活跃度;实现了储蓄、理财、缴费、基金、保险、贵金属等业务的线上全流程办理,促进零售业务稳健增长;创新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从银行基础金融服务拓展至各类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多场景、智能化、优体验、强安全的移动金融新体验。据了解,西安银行燃气、水费等便民缴费业务年服务市民1000万人次。

  另一方面,西安银行坚持场景化创新经营发展模式,围绕本地智慧城市建设,发挥区域优势,搭建本地化场景服务框架。借助“慧管家”、“西银特惠”、“西银钱包”、“智慧医院”等创新产品,提供涵盖“B+C”、“G+C”、“B+G+C”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嵌入式的场景金融服务,将居民生活服务、社会公共服务与银行金融服务有机整合,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吃、住、行、游、购、娱、医和教等八大领域的生活服务,重点布局交通、便民、政务、医疗、旅游、社区和文化等七大场景,输出账户、支付、理财、缴费等四大能力,为公司及零售客户提供更为丰富且差异化的权益和服务体验,构建有利于区域竞争的数字化壁垒。

  此外,西安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全业务操作流程,推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全行服务质态提升。加快线下业务线上化,大力推动全行业务线上化程度,搭建并持续完善线上服务体系,提升线上交易笔数,改善用户体验;实现网点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创新开户模式,开展业务用印电子化改革、网点无卡化改造、柜面无纸化等流程再造工作,实现网点渠道与线上APP应用场景的互联互通,助力网点由交易型向营销型再向社交型的转型。

  深耕文创特色金融,助力三秦文化强省建设

  近年来,西安银行立足本地,深度参与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打造文创专项服务机制、创新专属金融产品、统筹多元融资方式等举措,大力支持省内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并在文创金融领域结出丰硕成果。

  针对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和文化企业的发展需求,西安银行围绕影视制作,景区开发、经营等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推出了影艺贷、文景贷、景商贷三款文化金融产品,通过特色信贷产品支持了宝塔山、万花山、杜公祠、清凉山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此外,西安银行深度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建设工作。通过信贷产品支持宝鸡市“石鼓文化城”项目,再现昔日陈仓繁华;支持杜陵遗址周边环境整治,探索遗址保护的创新示范;支持《大秦赋》影视剧项目,让观众通过荧屏,领略大秦帝国的历史底蕴。

  除传统信贷支持外,西安银行创新多种融资工具,采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以及非公开债务融资工具等多元化渠道解决客户的实际资金需求。针对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通过灵活选择融资方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有力地支持了陕西省的红色旅游项目、重点旅游项目、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市民银行品牌,惠民金融便利万千群众

  作为西北地区首家上市的商业银行,西安银行不忘初心,认真践行扎根地方聚焦民生的服务理念,在就医、住房等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致力于打造银政企深度融合的生态圈,将高效便捷的服务送达百姓身边,努力把金融服务做得更有温度。

  病有所医是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但“挂号、候诊、结算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饱受百姓诟病。西安银行利用自主研发能力创新性地打造了“智慧医院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银行医院系统对接的“直通车”,为患者和医院搭起了就医的“快车道”,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享受更便捷的医疗体验。两年来,西安银行已为78万患者提供了192万笔智慧诊疗服务。

  住有所居既是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关注的发展问题,西安银行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业务流程再造、金融科技赋能等方式打造“房易通”房地产行业金融解决方案,为百姓实现安居梦架起“梦想的桥梁”,为地方政府落实“住房不炒”政策提供“工具箱”。西安银行通过首创的移动化办理渠道,让银行变“坐商”为“行商”,为购房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同时西安银行在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和支持租赁住房保障住房市场发展方面打出“组合拳”,配合政府和监管部门管控房地产市场风险,让弱势群体住有所居。

  借力资本市场东风,奋楫扬帆实现转型发展

  实现主板上市,是西安银行二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决策,凝聚了西行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上市两年来,西安银行借力资本市场东风,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高效推进“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战略转型,形成多维发展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市以来,西安银行在保持稳健经营的同时,持续保持优良的监管评级,也获得了市场、投资者和客户的高度评价和认可。2019年,成为央行利率改革机制LPR贷款利率十八家报价行之一,也是仅有的两家城商行之一;在英国《银行家》全球排名中位列第337位,10年提升381位,首次入选“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在中国《银行家》竞争力排名中位列2000-3000亿元城商行第2位;并荣获“铁马--知名品牌中小银行”“最佳公司治理城商行”、“最佳金融创新奖”、“2020年卓越竞争力价值成长银行”、“2020资本市场年度投资价值之星”等多项殊荣。2020年资本市场市值表现位居中小上市银行前列,被国内多家主流券商给予增持评级。

  凝心聚力新起点,蓝图擘画新征程!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西安银行深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站在新起点,西安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担负起金融企业的责任和使命,继续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金融模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银行上市两周年发展纪实

上一篇:聚焦十四运 金融伴我行——2021年陕西省“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拉开序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