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锂电狂奔:一个月抛出千亿级投资扩产计划)
“抢规模,抢(市场)份额,利润不是现阶段考虑的事情。”面对持续火热的锂电投资潮,一家产业链上市公司的高管对记者如此表态。
进入第四季度,锂电产业链依然是市场中最耀眼的板块。一位私募人士直言,这里有成长有确定性,还有万亿起步的市场前景,全市场无出其右。“短期、长期逻辑很清楚,现在产业链公司巨额投资,把中期变化的缺口也补上了。”
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仅在过去1个月,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A股锂电龙头公司已经宣布了合计高达千亿元的投资扩产计划。在前所未有的产业投资推动下,锂电池板块再度获得市场追捧,并开始形成“融资-投资扩产-股价上涨-继续融资”的良性产融循环。
没人能够拒绝指数级膨胀的“蛋糕”。从终端的造车厂商,到中游的锂电等供应链,再到上游的锂矿等原材料,所有人都在奋力奔跑。当整个产业链,以及二级市场,甚至一级市场也都跑了起来,那么,所有参与者只有一个选择——跑得更快。
跑起来:1个月投资千亿元
“这波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龙头企业领衔投资,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投资。”过去1个月千亿级的投资规模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占了半壁江山。
10月18日,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在回复定增问询函时曾表示:“业务发展资金需求较大。”在列举了产能建设、研发投入、公司运营等一系列资金开销后,公司认为,现有资金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并直言仅2020年至今的新增产能建设的资金需求就高达1100亿元。尽管“钱不够花”,但宁德时代依然在11月5日又宣布了2个项目投资计划,合计150亿元。
放在过去1个月锂电扩产潮中,宁德时代150亿元的手笔扬不起太大的水花。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仅在过去1个月,已有10余家锂电产业链公司宣布投资扩产计划,合计投资高达千亿元。
例如,11月5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计划在荆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21亿元,征地约3000亩,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亿纬锂能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抓住动力储能电池的市场机遇,扩大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规模,优化公司产业结构。
“这波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龙头企业领衔投资,二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投资。”有业内人士表示。
龙头企业领衔投资的趋势比较明显。过去1个月千亿级的投资规模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占了半壁江山。上述业内人士称,锂电是投资巨大的重资产行业,龙头公司在技术、资金等多方面都占优势,过去几年几家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就是靠大规模扩产实现的。
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投资也是龙头企业的“专属”。11月8日,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龙头石大胜华宣布,全资子公司胜华新能源拟投资建设3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这是石大胜华首次进入下游电解液生产领域。
这一动作很快引发市场关注。大批机构投资者蜂拥公司的电话会议,石大胜华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电解液的本质是材料,许多有规模的电解液企业都在向上游材料布局,公司决定战略调整,从“一站式”的电解液材料供应商转变为电解液+材料综合平台服务商。
赛起来:不能把市场拱手让人
“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得掉,如果我们不扩产,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人,也就相当于把未来业绩拱手让人。”
“现在赛道火热,投资的成本肯定相对较高。如果用周期的逻辑来看,显然是绝对不能投的,以后折旧都受不了;如果用成长逻辑来看,现在的投资代表未来的产能,假如供不应求可以持续,那产能就会变为利润。”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经过最近一两年的知识普及,市场已经自觉地将各国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转换为对应的锂电池需求。例如,有研究机构测算,美国到2030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达到50%,这相当于新能源汽车市场10年将增长25倍。对我国的预期更加乐观,有机构认为,我国到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5%。
如此规模巨大、增速惊人的产业,被视为本世纪初的互联网。因此,一大批互联网巨头敢于掏出百亿级资金下场“造车”;造车新势力更是无惧亏损,哪怕卖一辆亏一辆,也要抢占市场。下游不计成本地抢夺市场,无疑带动整个产业链沸腾,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电池,热度很快跟了上来。
“产能不够用,一直不够用。”有锂电池行业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有行业分析师也提供了测算方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乘以年销量,再乘以单车电池千瓦时数,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锂电需求。政策、车企、研究机构一直在上调需求,目前最新的是1400GWh至1600GWh。”
需求目标意味着不愁卖,不愁卖代表着业绩。上述相关人士分析称:“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得掉,如果我们不扩产,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人,也就相当于把未来业绩拱手让人。”
上述私募人士表示,看惯了市场对热门赛道的追捧,也很容易理解产业链上下游集体扩产的兴奋与无奈。“对于产业链上的公司来说,这几乎是百年一遇的机会,成了名利双收,不成那也是潮退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来不及考虑。”
不仅是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奔跑,场外资金也在积极入场。在二级市场,扩产往往能够获得市场追捧,定增也毫不费力;在一级市场,机构甚至会为一家初创电池企业“抢破头”。
拼起来:中游挑战逐渐显现
“除非锂矿供给明显改善,否则将严重影响锂电企业的利润空间。”有私募人士认为,几乎所有制造业的中游都是“两头受气”,下游有终端给的压力,上游则是原材料成本。
狂奔,在奇袭中常见,却在长距离作战中罕有。原因很简单,长距离作战需要更多地平衡供给。对锂电产业来说,决定其发力的是上游资源。
从现有技术路线来看,尽管存在钠离子等新型技术路线,但锂电仍是绝对的主流。可是,锂本身属于稀有金属,其在未来几年的开采情况能否跟得上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销量到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华西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全球硬质岩石锂资源未来2年总体增量非常有限,如若扣掉格林布什矿山非市场化销售的精矿增量外,能够给全球锂盐加工厂提供的精矿原材料增量更加有限,绝大部分锂盐加工厂将面临原材料短缺的情况。
不过,另一条技术路线——盐湖提锂已经进入主流视野。西藏矿业曾透露,从技术角度看,扎布耶盐湖二期项目充分借鉴了青海盐湖的提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选择了“盐田蒸发+膜分离技术+结晶蒸发”提锂技术路线,该工艺路线可使扣除副产品后的碳酸锂生产全成本降至2.41万元/吨(青海盐湖提锂碳酸锂生产成本为3.2万元/吨至3.4万元/吨),产品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除非锂矿供给明显改善,否则将严重影响锂电企业的利润空间。”上述私募人士认为,几乎所有制造业的中游都是“两头受气”,下游有终端给的压力,上游则是原材料成本。如燃油车产业链的中游就不太好过,下游整车厂要求每年降价,上游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随行就市,这也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罕有独立巨头的原因之一。“锂电企业的上游还是小金属,它们的成本压力更需要关注。”
与燃油车一样,锂电下游同样存在降价压力。现阶段,造车新势力的销量还不大,而且主要瞄准高端市场,亏损还可以接受。可随着销量不断增加,产品均价下移,终端压力势必会传导至锂电企业。
“降成本挺难的,现在一块锂电池的制造成本就超过一辆燃油车了。”有车企高管告诉记者。
“也不用太在意,锂电企业通过融资、研发、投产,也在探索新的技术、工艺。成长行业奔跑起来,才有无限可能。”上述业内人士称。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锂电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