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政策发糖资本捧场:海南进入创投1.0时代

相关动态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唐如钰 姚亚楠 李蕾 2022-03-30 10:57:21
[摘要]碧水蓝天的海南正在成为私募基金注册投资的新高地。

  碧水蓝天的海南正在成为私募基金注册投资的新高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海南私募基金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管理人数量已从2019年底的53家增至如今的352家。不仅KKR、红杉、高瓴等头部投资机构相继入驻,“带货顶流”李佳琦等也纷纷将投资公司落地海南。

  如此多的PE/VC机构奔赴海南究竟为何?政策大力“发糖”后,真的能为海南引入“聪明钱”,搭建起“创新、创业、创造、创投”的新生态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趋严背景之下,海南的绿色通道是否会为日后监管埋下潜在隐患?围绕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多位投资人,一探海南私募火热注册背后的原因与真相。

  政策助力海南私募大爆发

  海南私募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始于2020年。

  中基协数据显示,2019年,海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53家,全国排名第33位,管理基金数量102只,管理基金规模213亿元;2020~2021年期间,海南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开始大幅增长——2021年管理人数增加217家,总数达287家,全国排名第14位,管理基金数量为1254只、同比增长616.57%,管理基金规模0.15万亿、同比增长318.82%。

  一时之间,去海南注册私募基金成为潮流。探寻背后的原因,能够短时间内迎来如此高速增长,主要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带来的政策福利。

\

  2020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及,要把海南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涉及贸易、投资、税收、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利好政策。

  随后,《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明确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根据规定,从事创业投资类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限公司形式)可以享受此税收政策。此外,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在走访中,一位早期创投机构投资人向记者透露,税收优惠是不少机构考虑在海南设立基金、或者迁至海南的最核心因素。仅以个人所得税税率而言,海南就比其总部所在城市有着极大的优势。

  事实上,近几年来为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趋严,整体处于收紧状态。在此背景下,海南为私募基金注册放开的窗口与绿色通道颇为珍贵。记者了解到,例如在三亚的亚太金融小镇,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有限合伙企业享有绿色注册通道,小镇可提供“一次不用跑”的一站式服务,全程办理入驻申请、金融局审批、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审核、营业执照出具、刻章、税务、银行开户等手续,一个半月左右即可完成注册。

  除了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创投机构关注的焦点。

  今年2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自贸港基金)在海口成立,规模为100亿元、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功能定位为省级政府投资引导母基金,暂由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银河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原则上采用“母-子基金”投资方式运作,且出资不超过子基金规模的30%。子基金返投省内的金额为省财政出资额的1.5倍。

  基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下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已初见成效: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至1天;“证照分离”旨在降低企业市场准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告知承诺事项数量全国第一;此外,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金融改革开放意见等150多项政策也相继落地。

  在增量资本创始人,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看来,大批机构入驻海南与当下创投市场的募资趋势有很大关系。“虽然2021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再创新高,达2.21万亿,但市场扩容的同时仍存在结构性募资难问题,两极化趋势愈发显著,市场化长期资金几乎都流入了头部机构,中小机构为了活下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当然,落地免签、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等利好,也被投资人所看重。前述早期创投机构投资人告诉记者,“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试行QFLP和QDLP两项制度,不设联审机制,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准入要求全国最低,这对我们开展境外投资会比较方便。”

  “聪明钱”来海南的得与失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创投机构大方“发糖”后,是否真的为海南引入了“聪明钱”并带动当地创投发展呢?走访中,受访对象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在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李长麒看来,资金“弹药”和项目供给是创投机构“下沉”的主要驱动力;但现阶段来看,海南仅具备前者而缺乏创新力量和新兴企业的应用市场,“一些基金过去的目的更多是为优化税务结构”。

  前述早期创投机构投资人透露,其团队在当地几乎无项目可投,“我们现在比较担心核心合伙人长时间在那里,但能投的项目太少”。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1年3月16日,海南共计有私募基金管理人352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182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68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两家;其中仅96家将办公地设在海南,占总数比约27%。

  除了产业基础的不足,当地对金融工具的应用效率也亟待进一步提高。

  前述自贸港建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本土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运用方面与其他省份存在一定差距,容易因观念冲突、思维局限而产生阻力。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开展金融培训交流会,提升企业运用金融政策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张奥平则坦言,以现阶段海南的产业基础,做股权投资确实难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倾斜之下的税收洼地和私募基金备案便捷,或为监管埋下潜在弊端。

  海南私募基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式禹即指出:一方面,较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私募基金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积极作用,但不宜过度依靠单一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招商,否则可能形成各地区税收竞次,造成国家整体税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在金融强监管、全国私募基金注册备案整体规范性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海南私募基金注册量跃升背后的监管需及时跟上,以更好应对潜在的监管套利及非法集资等行业风险,“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警惕的问题”。

  除此之外,海南还面临着地方产业引导基金共性的难题——子基金管理机构募资难和区域间对优质项目的激烈竞争。“近年来,各省市对优质创新项目的直接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竞争加剧。”前述自贸港基金负责人说道。

  海南仍处创投1.0时代的发展窗口期

  那么,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仅仅为海南换来了一场虚火吗?

  事实亦并非如此。多位受访者表示,政策频繁“出手”已为海南私募创投备好了发展的东风,如今正是让大家看到海南营商环境、吸引机构目光和积攒人气的窗口期。

  “机构要先了解海南如今的情况,才能逐渐将他们所做的事和海南关联起来,说白了只有先引进来,看到我们环境和产业的积极变化,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才会有下一步投资海南的可行性。”谢式禹说道。

  他还介绍称,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小米集团、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在海南成立新公司,布局业务、开展投资,当地创投生态正慢慢被带动起来,也让当地机构更多参与到热门赛道、产业的投资中。“可以看到现在各大园区企业的入住率增长很快,相信随着配套措施的完善会有更多企业、产业进来。”

\

  此外,据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官网消息,自2020年6月以来,已有红杉中国、高瓴、方源资本、春华资本等多家头部机构落地园区。

\

  自贸港金融政策吸引之下,海南跨境收支规模增长明显。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数据,2021年,海南自贸港跨境收支规模呈倍数扩大,全省涉外收支规模累计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全省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8.1%。同年,全省共引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管理企业16家,设立QFLP基金45只,注册资本共计51.1亿美元,累计跨境流入7.7亿美元;37家基金管理企业获得海南省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资格,设立QDLP基金5只,累计跨境流出1.3亿美元。

  与此同时,“双落地”政策也正在为海南“留人、留资本、寻机会”争取更多了空间——前述《通知》规定,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该条款所称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所称实质性运营,是指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不符合实质性运营的企业,不得享受优惠。

  换言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是在当地落实基金管理人注册与机构运营的“双落地”。

  针对当下的局面,张奥平将之称其为“海南创投1.0时代”。

  “长期而言,各方肯定是要相向而行,共同实现创投机构、产业和地方发展的共赢。”谢式禹补充道。

  自贸港基金负责人则表示,“海南受海岛经济特色影响,如何运用自贸港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也是我们自贸港基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主打三大主导产业及优质GP

  多方政策利好之下,哪些产业和企业能受惠于此,入驻海南得到更大发展?

  每经记者注意到,旅游业是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之首,目前拥有6大省级旅游全区,建设9个成熟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方案》即提到大力发展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事实上,酒店、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馆、乡村民宿、旅行社及旅游旅行代理服务等也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突出强调的“三大主导产业”之列。

  旅游业之外,现代服务业也是海南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官方介绍中,现代服务业涵盖了医疗健康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细分领域。

  记者注意到,2013年管理层曾批复同意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此后,先行区及海南其他地区的医药医疗和健康产业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政策红利,包括临床急需药械的特殊进口政策,以及利用因此获得的真实世界数据加速相关药械注册等,为跨国药械公司加速进入国内市场、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注册成本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现代金融服务业方面,记者了解到,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已获批设立,拟注册在三亚。作为海洋大省,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和成熟的热带农业产业,具备很强的绿色(农林)和蓝色(海洋)两大类碳汇的开发潜力,以及光伏发电和海上风电潜力,能够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丰富的碳资产资源。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设立有望打通国内外资金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双方直接参与跨境配额交易、航空碳排放、航海碳排放等,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基础支撑平台。

  此外,海南对高新技术产业也给足了支持——海南自贸港将实施更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放宽高新技术产业外资进入限制,吸引资金聚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前所述,过去一年多里,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已在海南新注册成立了30余家相关公司。

  政策倾斜,海南又将侧重哪些机构的入驻呢?前述自贸港基金负责人即介绍道,在遴选子基金管理人时,自贸港基金将重点关注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垂直领域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头部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影响力大,项目资源充足,在传递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小微企业赋能,具有相对较强优势和话语权。同时,头部机构人才团队稳定、投资业绩突出,与其合作能够提升海南自贸港基金整体收益和支持前端原始创新的持续能力。”而垂直领域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具备较强行业积累和人脉资源,具有摸得着、看得懂、投得进的独特优势,可依托其在募资、投资和产业协同方面优势,快速与海南的重点园区形成产业协同,提升落地企业的赋能效果。

  “创投黑马”海南未来如何发力?

  各级政策正为海南创投培育发展的土壤,那下一步自贸港应如何奋起直追?对此,多为采访对象给出了他们的思考与建议。

  谢式禹即表示,接下来应制定针对创新资本和创新力量入岛、留岛的相关细则,进一步为打造良好的创投生态与营商环境提供软、硬件设施保障;此外,建议地方监管部门与证监会、中基协等保持及时沟通,出台更为明确的私募基金备案、基金管理人登记以及其他合规监管、税收征管等细则,确保系统性风险可控,从而为行业稳健发展创造更加可预期、更加透明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

  除了政策、监管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当地创投基因和基础产业条件也是亟待改善的。

  李长麟就认为,首先要加强创新源头的建设——引入人才,“尤其是科研院所或大企业研究院人才的引入对创新带动的作用非常明显,当然这背后需要大量资源和财力的支持,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先引入、支持可与当地资源相匹配的优秀产业研究院、工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这类院所离应用环节最近,同时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

  谢式禹则表示,海南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尽快培养其一批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吸引岛外资本。

  前述基金负责人告诉每经记者,在满足子基金遴选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下,自贸港基金积极推动国有和民营基金管理人设立子基金,投资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种子、天使、成长期、成熟期)。

  2022年自贸港基金总体投资思路为围绕三大投资领域,即“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开展基金布局工作,优先产业引入,优先强化园区。其中在重点产业层面,重点支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支持石油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深海科技、南繁育种、航天科技等“海陆空”未来产业发展。

  李长麟就表示,招商引资的同时,地方政府还应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以及实现产业链的提升、互补。

  与此同时,多位受访人还向记者表示,改变固有思维、提高产业引导基金效率也是地方政府的必修课。

  李长麟就建议,推出产业引导基金的政府要差异化构建管理、运营机制,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的错配。“比如对于早期投资的基金而言,其容错率应该高于中后期机构,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因为此前没有经验,容易盯着单个项目的失败而忽略基金的整体回报率表现,还有要纠正钱多投中后期、钱少就投早期项目的思维。”

  张奥平则进一步指出,地方政府应提前规划化好出资形式与规则,提高资金的分配效率,并且要在基金容错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间做好平衡;此外,应看重GP服务地方产业、资源的能力而非单一强调反投比,“当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也是地方能长期撬动资本、留住机构的前提”。

  “这几年我们看到,只要打破固有思维、制定好游戏规则,一些三线城市也可以跑得很快。”李长麟说道。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政策发糖资本捧场

上一篇:三大电信运营商A股会师 亮出“新名片”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