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需要从生产、运输、配送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建立市场供应和突发性应急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既要稳定生产,提高自给能力,也要管好储备,建立应急网络。还要畅通运输,健全对接机制,保障终端,创新配送方式。
“菜篮子”产品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关系着亿万农民收入和市民生活。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如何保障“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和市场平稳,关系重大。日前印发的《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指南》,指导推动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多举措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大中城市人口众多,是“菜篮子”产品的流通和消费中心。要确保数百万、上千万市民“菜篮子”产品消费,一些城市面临自给能力不足、分销配送困难等堵点难点,城市政府管理能力受到一定考验。对此,须客观理性认识,按照具体情况精准分析。
一方面,生产稳定是充足供给的基础。产得出,才能供得上。受资源环境约束和地租人工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部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面临较大保供压力。与一般产品不同,“菜篮子”产品生产季节性、周期性强,一旦误了农时,会对供给带来不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流通顺畅是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的关键。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更多地依靠外埠供应,运输通畅对于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至关重要。“菜篮子”产品易腐难存,需要快速从产地运到销地、从田头送上餐桌,否则将面临较大损失。因此,制定便利化措施,尽可能提高“菜篮子”产品流通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确保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价格稳定,需要从生产、运输、配送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建立市场供应和突发性应急保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要稳定生产,提高自给能力。应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围绕农民下田、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工返乡等,制定差异化措施,保证各地“菜篮子”产品生产人员、物资充足,确保生产顺利开展。大中城市需要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不断提高菜地质量,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努力提升“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
要管好储备,建立应急网络。大中城市要落实国家关于“菜篮子”产品储备各项规定,做到规模稳定、轮换及时,确保随时调得动、用得上。长期来看,大中城市在持续优化储备机构、增强储备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批发市场、零售网点规划,布局应急商业网点,健全细化应急保供预案,制定应急通行办法,支撑“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任务。
要畅通运输,健全对接机制。应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实现相关证件的快申快办、全国互认,做到优先承运、优先装卸、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精准实施“菜篮子”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指导“菜篮子”产品主产区与大中城市建立保供联动机制,组织大中城市骨干流通主体与生产基地对接、商业网点与生产经营主体合作实现直采直供,构建长效对接机制。
要保障终端,创新配送方式。应科学设立自提点、无接触配送点等,允许运输车辆、配送人员按规定开展运输配送,确保人手充足。灵活采取集中配送、统一配送等方式,积极推广线上购买等模式,探索使用无人车、机器人等新型投递设备,保障终端配送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 沈 辰)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合力抓好“菜篮子”保供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