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多点开花助推西安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动态 西安日报 2023-06-06 13:21:52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储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投资热度水涨船高,而西安产业链不断增强,龙头企业持续释放磁聚效应,科教优势“就地转化”,正不断为储能产业提供创新动力。

\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储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投资热度水涨船高,而西安产业链不断增强,龙头企业持续释放磁聚效应,科教优势“就地转化”,正不断为储能产业提供创新动力。

  但无论是面对未来自身能源结构升级和优化带来的挑战,还是应对其他城市储能产业发展迅猛的强劲势头,未来西安依旧需要对储能技术全产业链进行进一步深化和调整。

  龙头企业布局西安 储能企业集群化发展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适配陕汽重卡车型的换电实验站,目前主要适配自卸车、牵引车等重卡车型,主要应用在城市渣土运输、重工业还有港口等短倒运输场景。”日前,在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记者看到一辆辆重型卡车正在有序排队换电。

  占地不到60平方米,却可以完成每天50-100辆重型卡车的换电任务,这个换电试验站是由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充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国五标准以下的重卡汽车大约15万辆,按照10%的比例替换为新能源汽车,需要建成300座重卡换电站,在减少约53万吨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将为整个产业链带来500亿元的营收。

  作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聚焦并拥有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充放电创新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领充新能源获评“2023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除此之外,在今年5月,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龙头企业的汇川技术入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将建设汇川技术西部总部及研发中心、制造基地。本次项目落户西安,其实是该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多个地市后的慎重选择。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3.8亿元,引入研发及技术人才3900余人。据了解,汇川技术本次是以储能业务为主要投资方向,其产品涵盖目前公司所开发的大部分储能产品,包括储能变流器、工商业储能一体机等。

  在此之前,西安储能领域土生土长的企业——奇点能源,更是吸引全球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为其投资。

  随着多家龙头企业布局西安,可以看出其考量背后,除了西安科教优势“就地转化”带来的利好,也是西安在全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集中显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异军突起”已开始形成集群化发展,吸引了大批储能企业,助推我市绿色能源、储能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体系的建设。

  “链主”效应明显 新能源产业不断注入新动能

  随着国家新能源鼓励政策的出台,储能产业迎来发展红利期,而西安能够脱颖而出,离不开自身的禀赋与优势,更离不开西安围绕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布局。

  西安市政府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推动先进储能、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开发,开展能源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等。

  实际上,在“双碳”背景下,西安新能源产业发展蓬勃向上,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为代表,推动西安绿色制造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西安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的广泛布局,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制造业配套环境以及供应链基础,可以减少区域储能产业发展前期的布局成本和试错成本,为储能相关企业带来最优的成长环境和生产效率。

  同时,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在政策赋能下,正在着力推进绿色能源、储能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体系建设,引进企业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工业展开,由隆基绿能、西安比亚迪所带来的“链主”效应明显。在隆基绿能等光伏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西安已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这也为储能产业的下游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之,我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拥有大量与电气、能源相关的专业,每年能提供大量硕博毕业生填补高层次人才缺口,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

  除此之外,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还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深入布局建设集新能源技术研发、转化、生产、销售、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区域协同引领作用,吸引了迅湃技术、维纳氢能源、汇隆新能源、绿能慧充等新能源企业纷纷布局,不断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市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西咸新区获批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多项举措的并行推进,促使西咸新区加快形成“新能源+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已然成为全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推进储能产业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

  借助秦创原的“东风”,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沣东新城。以诺菲尔光电、朗普达、鲲鹏易飞等为代表的高校科转项目,涵盖大数据、新材料、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不断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为新能源产业注入新动能。

  其中,西安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可再生耐低温长寿命单液流储能电池项目”落户秦创原总窗口,并成立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团队研发的此项新型储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配储、电网调峰调频、应急电源、电网容量调节等方面。”西安秦源智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介绍。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能源和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储能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我省已有两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首个开设此专业的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是今年4月获批新增此专业。

  “选择储能这个专业,首先是因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学科领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让我打开了视野,接触到了很多前沿知识,也开始跟着导师开展项目实践。我将在西安交大国家储能平台继续深造,希望能在储能方向更深入地开展项目研究和转化。”来自西安交大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周晨捷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西安交大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负责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何雅玲教授担任,吸引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学院、材料学院等优秀教师构成科研教学团队。

  同样开设此专业的西安石油大学,依托学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的优势,重点培养在地热能、氢能、太阳能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储供一体化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及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日前,在省工信厅、科技厅开展的“我省储能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上,与会专家学者指出,在“双碳”目标下,要加快我省储能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一大批新能源企业齐聚西安,新型储能产业链日趋完善、集聚效应显著。同时,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人才优势的加持下,我市储能产业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项目促融资 地方多举措激发民间投资信心活力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