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购毛绒玩具
柔软洁白的邦尼兔、圆乎乎的泰迪熊、呆萌的企鹅……在传统观念里,一向被认为是儿童专属的毛绒玩具,最近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治愈瞬间”这一词条冲上热搜,截至记者发稿时,阅读量已达22.9亿次。“洋娃娃”不再只属于儿童,年轻人心甘情愿为之“掏腰包”,随之也衍生出了“治愈经济”。
有人花费千元买毛绒玩具
晚上抱着玩偶入眠,白天装进背包里带去教室陪自己上课。这就是“00后”刘思颖的状态,她是某毛绒玩具品牌的忠实“粉丝”,与3个毛绒玩具相处5年多,刘思颖已经将它们视为自己的家庭成员。
刘思颖介绍,这个品牌的毛绒玩具价格并不便宜,在99元—1699元不等。比如,经典邦尼兔最小的尺寸为13厘米,售价99元;最大尺寸为108厘米,售价1699元;而另两款尺寸为40厘米的长颈鹿则卖659元。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发烧友”要想凑齐该品牌某个系列的一整套毛绒玩具,其中如果碰到了断货或绝版的,就需要在二手平台上找卖家,价格更是直接翻倍。
“那些深度‘入坑’的人,一个月花几千元买毛绒玩具是常态。”刘思颖表示,部分毛绒玩具一上架就会被抢断货。去年,她为了购买一款圣诞限定的企鹅玩偶,专门找了代购,并等待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刘思颖告诉记者,毛绒玩具的可爱模样会让她觉得很美好。“它们就像我的宠物或者朋友。”刘思颖说,不同的人和毛绒玩具相处的方式也不同——有人会带玩具出门旅游,有人会收藏每个玩偶的标签,也有人会给每一个玩偶起名字、“上户口”。
部分上班族靠毛绒玩具缓解压力
在豆瓣有一个“毛绒玩具也有生命”的小组,其中有人收养被遗弃的毛绒玩具,并用业余时间去修复它们,有人定期分享毛绒玩具的照片,甚至还有人将毛绒玩具视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使其成为拥有陪伴功能的专属物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巨大压力。当压力需要释放,此类群体又不断增加时,便催生出了以毛绒玩具为载体的“治愈经济”。
余雨欣的第一个某品牌毛绒玩具是大学时期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对她来说,这个毛绒玩具也是她们友谊的见证。“工作后买了同系列的不同尺寸,拿到驾照之后又买了一个。从那之后,每达到一个小目标都奖励自己一个毛绒玩具。”
她现在随身携带的是一个名叫“吐司宝宝”的毛绒玩具。由于工作原因,余雨欣需要奔波于不同城市间,“每天晚上睡前看到它,就好像回到了童年。谁说成年人不需要毛绒玩具,最需要玩具抚慰的就是成年人。”
“治愈经济”意味着人们开始关注内心需求
记者了解到,除了部分品牌玩具之外,有的文化用品也推出治愈系商品。从风靡一时的毛绒笔记本到按动解压笔,再到解压文创“开心胶囊”盲盒……数据显示,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某电商平台上销量整体增速近40%。
根据《2022 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有约9776万人在B站学习心理健康知识,76%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心理健康相关视频播放量超76亿次,同比增长83%,“焦虑”“压力”等心理相关词汇搜索量达9930万。不少商家洞察到了消费者对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需求,针对性地推出了许多“治愈系”服务。
心理咨询师李钰玺表示,“治愈经济”的兴起,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内心的需求。通过各类治愈系商品,在繁忙的日常生活结束后,享受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予自己抚慰和疗愈。“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当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需要寻找一些能够安慰自己的途径和物品。”他建议,“当面对较大压力时,不妨进行适量运动。此外,也可以刻意地为自己营造一个空间,沉浸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时间不一定很长,但每天得有这样一个时刻。”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