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保险 > 正文

消保在身边|骗术也进化,警惕金融诈骗的“新外衣”

保险 平安产险 2024-07-31 13:54:04
[摘要]近年来,电子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新型金融诈骗手段的神秘面纱,一起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近年来,电子支付等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些新型金融诈骗手段的神秘面纱,一起看清它们的真面目。

  骗局1:AI让你“眼见”不一定为实

  AI技术为公众带来个性化、智能化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过面部替换、语音合成等先进手段,制作虚假图像、音频、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新型诈骗手段,维护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

  那么,这些不法分子究竟是如何来开展此类骗局的呢?据了解目前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拟声”和“换脸”。通常他们会先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名义,通过微信、QQ、电话等渠道与消费者接触,暗中采集其发音或面部信息。之后,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拟声”或“换脸”操作,制作出高度逼真的虚假音视频或图像。接着,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为由,诱导金融消费者的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一旦得手便迅速转移资金,卷款跑路。

  骗局2:屏幕共享窃取“个人隐私”

  “屏幕共享”技术可以允许用户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将他们屏幕上正在显示的内容实时传输给其他用户。这意味着,无论是弹出的短信、微信消息,还是输过密码、验证码以及解锁的过程等,都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对方眼前。

  此类诈骗中,不法分子往往会冒充“公检法”人员、银行工作人员或平台客服人员等,用各种理由诱导受害人打开网络会议视频内的“共享屏幕”功能,一旦受害人接受其邀请,不法分子便能轻易窥探到其手机上的敏感信息。借助这些资料,不法分子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转走受害人的账户资金。

  骗局3:冒充警察来行骗

  通常情况下,不法分子首先会冒充警察,告知受害人由于身份信息泄露,涉嫌参与非法洗钱诈骗案件,需要配合调查。随后电话会被转接到所谓的“某地公安局”,在交谈过程中假警察会要求受害人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同时要求对方保持联络,否则将会进行拘留、冻结资产等操作。

  之后,为了加强恐慌感,不法分子会进一步通过QQ或微信向其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等文件,或是引导受害人访问虚假的网站查看所谓的“通缉令”,这些手段使受害人完全信任不法分子的话。最后,不法分子会诱导受害人下载特定软件以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或是指示受害人将资金转账至“安全账户”。一旦按此操作,银行卡上的资金便会被迅速转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骗局4:虚假“退税”骗取信息

  此类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通常会利用退税、发放补贴、ETC故障、社保卡故障等趋利避害的噱头,诱导群众扫描二维码进入高仿的虚假官网,随后要求其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银行卡余额、手机号码等重要敏感信息。

  待获取以上信息后,不法分子会要求受害人输入验证码,而这个验证码恰恰就是不法分子登陆对方网银账号的验证码。一旦输入,不法分子就能成功登录对方的网银账号,并迅速将里面的余额全部转走。

  防范金融诈骗,牢记这些防骗技巧!

  金融诈骗如影随形,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而青少年和老人往往因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相对薄弱,极易陷入金融骗局。那么,当金融诈骗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防骗技巧,一起来学习下。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轻易加陌生人的微信、QQ,不轻易拉陌生人入群,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家庭信息、金融账户信息,如有疑问要第一时间先向亲友等知情的人核实。

  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汇款转账前要向对方再三核实,不让不法分子得逞。

  一旦上当受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破案活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坚决做到不轻信他人之言、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汇款。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金融诈骗,保护我们的个人财产安全。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意人寿携手小黄人,西安站趣跑欢乐收官!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