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陇县首届奶山羊大赛现场。
原标题:发展“羊经济” 致富喜洋洋——陇县以奶山羊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8月2日,陇县首届奶山羊大赛拉开帷幕,一只只“肤白貌美”的莎能奶山羊竞相亮相,比身材、比颜值、比奶量,看谁才是冠军“美羊羊”。
“我们说的‘美羊羊’就是具备‘白富美’特质的奶山羊:‘白’是指奶山羊全身白毛、无杂色、有光泽;‘富’是指奶山羊体况膘情适中,羊奶营养物质丰富,养羊能带动群众致富;‘美’是指奶山羊前腿匀称,后腿发达,有‘五长’特点,即头长、颈长、体长、腿长、耳长,乳腺发育良好,产奶量高。”陇县畜牧工作站站长边会龙说。
“美羊羊”的评选早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开始,经过层层选拔,陇县畜产局遴选出20只“白富美”奶山羊参加比赛。
比赛现场,专家评委按照评选标准对参赛羊进行了打分。最终,陕西和氏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东风奶山羊场的3号羊以体形俊美、健康高产脱颖而出,荣获冠军。
“我们场每只小羊生下来就有身份证和电子档案。羊吃了多少食物,产了多少奶以及体能指标、防疫等情况,我们都会进行详细记录。这些年,我们致力于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奶山羊的泌乳期延长,奶产量也相应提高。”东风奶山羊场负责人闫俊成说。
在东风奶山羊场,工作人员用同时可为102只奶山羊挤奶的智能挤奶机,每天早晚各挤1次羊奶。鲜羊奶通过零接触式储奶罐迅速送至羊奶加工厂,经过巴氏杀菌、闪蒸脱膻、蒸发浓缩、喷雾干燥等流程,2小时内就被加工成奶粉。
“我们下属的6大牧场总占地面积1000多亩,拥有奶山羊2万多只,日产鲜奶36吨。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饲草种植、奶畜养殖、乳品研发、智能制造、食品检验、精准营销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和氏乳业副总经理刘誉说。
这是陇县大力发展“领头羊”经济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陇县建成规模羊场216个,鲜奶年产量11.2万吨,奶粉加工能力达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72.4亿元。
“莎能奶山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之一,也是陇县奶山羊产业良种扩群增量的‘芯片’。”边会龙说,莎能奶山羊泌乳期10个月,年产奶600公斤至750公斤,所产羊奶富含干物质、脂肪、热能、维生素C等,是乳品中的精品。
“过去,我们养的是当地羊,虽然适应性好,但产奶量低,主要卖羊肉,没多少收益。”城关镇小沟村村民高鹏飞说。
2019年,陇县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莎能奶山羊产业的优惠政策,高鹏飞受政策吸引,放弃在外打工,回家建起了羊场。
“我第一次买了25只莎能奶山羊母羊羔。”高鹏飞说,这批羊羔育成后单只日产奶超过3.5公斤。现在,他有70只泌乳羊,每月靠销售羊奶就有3万元收入。
为了让奶山羊良种得到巩固发展,陇县引进7800余只进口纯种莎能奶山羊、2万余枚冻精细管,先后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核心育种场、28个奶山羊人工授精站,在全县范围开展莎能奶山羊人工授精。
“我们县有一只莎能奶山羊的年产奶量突破了1.1吨,创下了全国纪录。”陇县兽医站副站长曹云龙说,去年,陇县新增奶山羊3万只,生鲜羊乳总产量提升了30%。
除此之外,陇县还聘请曹斌云等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成立了100多人的“山羊卫士”技术服务队,做到“县有专家团、镇有服务站、村有技术员”,全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政策宣传引导。
张芝芹是陇县东南镇的一名养殖户,也是“养羊能手”大赛一等奖得主。她经常参加县上举办的奶山羊养殖技术培训,已经熟练掌握了为奶山羊静脉采血、注射疫苗等技能。
从最初的80只羊到现在的200多只羊,通过技术服务队的指导,张芝芹已经成长为奶山羊养殖专家。在陇县,像张芝芹一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目前,通过基地托养、饲草种植、分户扩群等形式,陇县已带动5200余户农户通过养羊种草持续增收。
陇县畜牧工作站10多位科技工作者,历经10年完成了科研项目《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该项目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涵盖10项奶山羊养殖核心技术、57个标准,为陇县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
“这项科研成果的一大创新是将羊羔存活率由不足50%提高到95%以上。”边会龙说,“奶山羊每年8月配羔,一般在春节前后产羔。陇县春节前后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过去,很多羊羔刚生下来就被冻死了。有些养殖户在羊圈里生炉子,小羊贴着炉子取暖,有的被烤焦了,有的被挤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团队在羊舍里建起专门的产房和有玻璃窗的新生羊羔保育舍。保育舍里有保育箱,可以同时安置20只小羊羔,舍内温度能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措施一到位,新生羊羔存活率一下子翻了一番。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陇县采取引进、繁育、改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莎能奶山羊扩群增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集成推广奶山羊现代养殖技术,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工厂”,奶山羊已变身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