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咸阳:“金名片”撬动就业“大市场”

相关动态 陕西日报 2024-08-10 12:38:14
[摘要]

  记者走进武功县武功刺绣文创馆,一幅幅精美的手工刺绣艺术画映入眼帘,一旁的陈设展柜内,十二生肖布艺、绣花鞋、抱枕等各式绣品琳琅满目。几名绣娘坐在绣架前赶制订单,随着五彩丝线上下翻飞,花瓣、动物等图案在绣布上清晰可见。

  “武功馨绣在继承传统武功刺绣的基础上,将流传于各地的刺绣技巧系统开发,绣工精湛、构思奇妙,极具民俗特色。目前共开发出五大类200余个系列产品,不仅走俏国内市场,在海外也深受客户青睐。”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馨绣公司”)销售经理张诚介绍。

  小绣品闯出大市场,离不开当地一群技艺精湛的“武功绣娘”。她们大多来自邻近的社区或村子,在接受系统培训后,加入馨绣民间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78岁的贞元镇大寨村村民张银霞就是其中一位。

  “我从小就喜欢刺绣,但一直没能派上用场。没想到老了还能在家里靠刺绣挣钱。”张银霞说。参加刺绣技能培训班后,张银霞在合作社干了近10年,从一名普通绣娘成长为大寨村村级生产点的班长,先后带动周边村子近40名妇女加入绣娘队伍。

  武功刺绣历史悠久。聚焦推动刺绣产业化发展、让更多群众腰包鼓起来,武功县确立了“传承民间艺术、壮大手工布艺产业、促进稳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工作思路,大力培育“武功绣娘”等劳务品牌。作为武功刺绣领军者,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馨绣公司成立了馨绣民间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学校+基地+农户”模式,依托游凤、普集两个生产基地和馨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全县建起38个村级生产点,组织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和产品制作。

  馨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狄少峰说:“我们为当地留守妇女、残疾人等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培训结束后,学员与合作社签订就业合同,可以在基地上班织绣品、领工资,也可以把订单带回家计件制作、多劳多得。”

  随着当地妇女刺绣队伍不断壮大,武功刺绣焕发出全新光彩,也让“武功绣娘”劳务品牌叫响全国。截至目前,武功馨绣已开展培训200余期,带动5000多名绣娘实现家门口就业。越来越多“武功绣娘”用手中的银针和丝线“绣”出美好生活。

  这几天,淳化县润镇东北社村村民王小红高兴极了。筹谋已久的淳化荞面饸饹店在河北沧州开张。“终于可以把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大显身手了!”王小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淳化县素有“陕西荞面饸饹之乡”“中国荞麦之乡”的美誉。经过多年发展,全县荞麦种植面积达4万亩,荞面饸饹餐饮店发展到1300余家,荞麦产业成为该县首位产业。

  为了让更多群众“镶嵌”在“一碗饸饹”产业链上,依托“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势,淳化县创建“淳化饸饹师”劳务品牌,为群众提供规范标准的技能培训,做精“品牌+就业”文章。

  “我们依托‘淳化饸饹师’劳务品牌累计开展淳化饸饹制作技能培训26期。参训合格的1244人中,有70多人开办了个体饸饹店、600多人在荞面饸饹产业中实现了稳定就业。”淳化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主任孙超介绍。

  王小红参加的是去年年底在淳化县职教中心举办的淳化饸饹制作技能培训班。“一个月的培训,既有理论学习,又有从磨面、调面、压制、过水到调制饸饹汤的实操训练。我不仅学到了本领,也开阔了眼界。”王小红说,课程一结束,他就决定开一家饸饹店。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

  咸阳市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聚焦就业容量大的领域大力培育创建特色劳务品牌,建机制、抓品质、树品牌,促进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增强带动就业创业和助推产业发展效果。

  “秦大姐家政”“礼泉袁家美味传承师”“武功绣娘”“武功织女”“淳化饸饹师”……一个个特色劳务品牌,成为一张张就业“金名片”,撬动了全市劳动力充分就业,催生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截至目前,咸阳市共培育出34个具有县域特色的劳务品牌,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80亿元。”咸阳市人社局就业创业促进科科长程俊说。

编辑:张嘉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新增1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