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西安版硅谷”安排上了

相关动态 华商报八百理 2025-07-07 11:41:09
[摘要]不但和毗邻的高新区城市客厅联动打造出高颜值与硬实力兼备的城市级新地标,还将与西安交大创新港一起构筑“两港带动、跨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关键拼图。

  不但和毗邻的高新区城市客厅联动打造出高颜值与硬实力兼备的城市级新地标,还将与西安交大创新港一起构筑“两港带动、跨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关键拼图。

图片

  城市往南,一座规划面积6.69平方公里区域已被委以重任——

  不但和毗邻的高新区城市客厅联动打造出高颜值与硬实力兼备的城市级新地标,还将与西安交大创新港一起构筑“两港带动、跨区协同”的发展格局,成为重塑西安“大南部”的关键拼图。

  这是长安区首座信息科技新城,正式大名叫:

  未来信息港。


  1.是校区,但不止校区

图片

  未来信息港,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去年9月官方发布《关于西安市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时,这份公示信息中描绘出占到全市经济总量1/3左右的高新片区未来发展框架——

  以“核心平台引领、东西轴带协同”为核心,形成“两港带动、跨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

  此处的“两港”,一个是现有的西安交大创新港,另一个就是围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造的未来信息港。

  虽然面对着此前闻所未闻的“未来信息港”,外人尚无法获知更多细节信息,但有理由相信,比肩西安交大创新港并被赋予了同等使命,未来信息港绝不是个小萝卜头的体量和分量,不只关乎一所学校的前途发展,注定是要与这座城市的宏大愿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了。

图片

  进入2025年,未来信息港迅速从蓝图走向现实,一步步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3月份发布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招标计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沣片区,规划路以南、西沣路以东、终南大道以北、仓台东路以西;规划总用地面积1298亩,规划净用地750亩。

  占地千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只是未来信息港的关键核心支撑项目,因为很快又有公开报道披露了两条干货信息,一是,位于长安区西沣片区的未来信息港,用地面积为6.69平方公里。二是,这片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校区大8倍的崭新起航的新热土,规划形成“一轴两核七片”的空间结构,突出城校联动引领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最鲜明的特质和气质。

  

 2.“校区+园区+社区”

  坦率地说,打造未来信息港,并不是独家首创。

  依托于斯坦福大学而建的硅谷,是全球最早的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不仅孵化出了一大批在全球具有深远影响的企业和产业,成为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地区之一,更趟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城市发展新路。

  既然有硅谷这样现成的作业可以抄,就不用下河摸石头,还能避免走弯路,事实也证明,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以硅谷为师究竟产生了多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样本,但抄作业确实可以拿高分的例子全世界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国外的“欧洲硅谷”瑞典KISTA科学城,国内有“上海硅谷”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区域。

图片

  远的不说了,以上海杨浦五角场区域为例,在中心城区科技研发与创新资源不断向非中心区域外溢中,杨浦区五角场区域陆续集齐了同济、复旦、上海财大等17所著名高校和18所国家重点研究所,以及上百个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研究机构,再借助于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融合发展,这里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国内知识密度最大、创新浓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长安区和上海杨浦区五角场区域,是不是很像?杨浦区更加精明和老道之处,是把科教资源转变成了能够“为我所用”的发展红利。所以,理解了上海五角场区域的成长逻辑,也就明白了未来信息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按照先行者们探索出来的路数,未来信息港同样是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深度连接起来,实现创新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紧密融合,说得再通俗点,这就是要打造西安版“硅谷”。

  在大学外迁中形成了西安最大的大学城,优质科教资源,无疑是长安区实现后发崛起的一股关键推动力量。如果说,过去,谁拥有的大学越多,谁就会发展越好;那么,未来,谁能将顶级科教资源就地转化,谁就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中发展得更好。

  在“硅谷”已泛化为高新科技创新创业代名词的今天,未来信息港,应该是最接近于“硅谷”本源的一个。斯坦福大学信息学科相当厉害,身为“双一流”院校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学科也很牛,实力全国领先堪称是这一细分学科领域的霸主级存在。

  据百理君了解到的信息,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港校区有别于传统的封闭式大学而采取了街区化布局,既是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体,又追求与城市融合贯通、相互渗透。而按照未来信息港“一轴两核七片”区域整体空间承载结构,将在未来信息港校区周边大手笔打造一座花园科技总部集群,作为整个片区的核心地标形象,此为“科技总部核”,再往东是面向整个西沣片区的中心公园,此为“中心公园核”,围绕着两大“核”,四周配置有一个科研片区、三大产区片区和三大宜居社区。

  顺道要说一下,一个区域宜居不宜居,往往和地铁是否通达相连。而未来信息港片区,已建成的地铁6号线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站就近在咫尺,年内将建成的地铁15号线距离也不远,片区内还规划有7号线、13号线。前面提到的核心地标形象“科技总部核”就在进入地铁4期规划里的7号线未来信息港站附近。

  南面秦岭,东部为潏、滈、洨三河交汇处,再加上周边的樊川八大佛寺和香积寺等历史人文资源,未来,在这片6.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业集聚的科创园区,烟火气十足的街头巷尾,近悦远来的山水田园,再加上家门口畅享便捷的地铁,科创人员,技术工人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周边市民,构成了一座世外桃源般的高端新知识型社区。

  

  3.西安“大南部”从此更加丝滑而紧凑

图片

  全球通向知识经济时代,每一座“科创之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标志性的核心引擎,西安也不例外。

  在“一总两带”总体布局下,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一面向东南打造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另一面向东北打造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

图片

  南部这条“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集中了这座城市的众多科教资源,但空间规模较小,而且较为分散,没有形成IP级核心科创平台,未来信息港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未来信息港?在百理君看来,主要有两个层面的考量。

  从产业发展看,人工智能、6G通信、人—机交互、类脑智能……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科学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已成为大国比拼争夺的焦点之一,而这恰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和长项所在,助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强更大,本身也是使命所在,与此同时,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高价值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又能够与西安正在打造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光电产业等5大新质生产力主导产业无缝衔接,相应构建起以五大技术集群为核心产业生态圈。

图片

  从区域发展看,西边有未来之瞳,东边有长安大学城,处在中间的未来信息港正好可以扮演起多重纽带功能——不仅承担着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雄厚科研实力、承接高新区科创与产业辐射、引领长安区产业创新升级的角色,还将在全面盘活、激活相邻区域联动发展中,与毗邻的高新城市客厅共塑城市新中心——高颜值的未来之瞳,硬核实力的未来信息港,一个貌美如花,一个才华横溢,联手构筑起一座“未来之城”。

  未来信息港的到来,西安“大南部”从此变得更加丝滑而紧凑,更富有质感。如果站在更远、更大的视角来看,西安市域内正在打造的南部万亿科技创新示范带继续往外延伸的话,不就是那条美誉度爆棚、期待值爆表的“关中科创大走廊”么?谁将是这条大走廊上最靓的仔?未来信息港,或者说“西安版硅谷”,是有力竞争者之一。

  高新区城市客厅已初具城市副中心雏形,未来信息港正显现出加速推进之势。比如,长安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已经签订,双方通过共建未来信息港校区,集中培育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再比如,高标准建设水、电、气、暖、路、学校和人才公园等配套设施也紧锣密鼓启动中。

  公开报道显示,长安区成立了加快未来信息港开发建设指挥部,区委书记和区长同时担任指挥长,以最强配置全力推动未来信息港建设提速增效。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连续4年获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A级等次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