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经济”乘“热”而上、促消费政策推陈出新……下半年,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多维发力、多点出招,不断激活消费“主引擎”,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入夏以来,“避暑游”“夜经济”市场持续火热,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创新创意,掀起消费新热潮。
在河北,坝上、太行山、燕山等高海拔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京津冀的“冷凉资源带”。河北省多部门联合发布避暑气候旅游路线,在炎炎夏日打出“清凉牌”。
在广东,随着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合,深圳积极打造“夜间经济”生活场景,培育建设一批示范街区,吸引大量港人北上消费。
在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中的各类新奇的清凉“小玩意儿”成为“新宠”,风扇、游泳圈、防晒伞,宠物用的冰垫、冰脖等受到采购商关注。
在跨境电商平台,移动式空调、制冰机、双门冰箱成为海外采购热门。
暑期以来,入境旅游进入旺季,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多措并举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上海启动“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将组织300余场“好来、好玩、好购”活动;广西围绕“潮玩暑期 惠燃广西”主题,将推出2000余项文旅、餐饮、体育消费活动;福建的“全闽乐购”缤纷夏日消费季,将展现浓郁的闽南特色,吸引全球旅客……
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其间,消费促进政策的撬动作用显著——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之下,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下半年,消费促进政策还会继续加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相关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在陆续出台,各地还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就透露,下半年,上海将继续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餐饮、旅游、电影、文化、体育消费券。
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需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按照中央扩内需、促消费重要部署,进一步“稳就业、促增收”,改善消费环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
重庆市提出26条提振消费政策举措,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优化消费品质和服务环境,提升人民群众消费意愿,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合力。安徽省提出15项重点举措50余条具体措施优化消费环境,让“皖美消费”更安心。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 盛来运说,对于下半年的消费,仍然充满乐观预期。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