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分公司成立20周年纪念墙前,鬓角微霜的张勇(化名)凝视着墙上的老照片,眼神里满是时光沉淀的笃定。作为与富德生命人寿北京分公司相伴二十载的资深代理人、2025年富德生命人寿“最美消保人”获得者,张勇的经历,恰是无数富德生命人寿代理人用专业与温暖服务客户、守护消费者权益的生动缩影。
把晦涩术语变成家常话,专业是最硬的底气
2006年加入富德生命人寿的张勇,职业生涯的起点充满了挑战。那时,社会对保险行业的认知有限,客户的疑虑与误解是常态。张勇清晰地记得刚入行时的经历:满怀热情地去拜访,换来的却是警惕的眼神、冰冷的关门声,甚至质疑的话语。然而,这些“闭门羹”并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用专业赢得信任的决心。
在与客户的反复交流中,张勇发现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成客户听得懂的语言,是赢得理解的关键。“得让客户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这个念头成了张勇钻研的方向。
张勇开始逐字逐句啃条款,把复杂的保障责任拆解成生活场景:用“家庭财务蓄水池”解释保险如何对冲风险,说“保单检视就像汽车年检,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跑得稳”,还手绘图表、结合真实理赔案例,自创出一套“生活场景讲解法”,让复杂概念一目了然。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在清晰了解保障后感叹:“过去买保险像听天书,今天终于知道钱花在哪儿、能保什么了!”这份对专业的执着,不仅让他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让他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在服务中创造价值,温暖藏在细节里
在张勇心里,“代理人”的核心价值是“守护”。他常说:“保单不是签完就结束,而是责任的开始。”这份责任,在客户需要时显得格外厚重。
这份守护,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刻,筑起了坚实后盾。2017年深秋,单亲妈妈王女士攥着甲状腺癌诊断书找到张勇,颤抖着问:“几年前买的保险……真能帮我吗?”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张勇立刻翻出保单核对,确认符合重疾赔付条件后,他拍着王女士的肩膀说:“你安心治病,剩下的交给我。”接下来的几天,张勇跑医院调取病历、帮着整理理赔材料,一遍遍和公司沟通进度。当15万理赔款到账时,王女士泣不成声:“原来保险真的能救命,原来真的有人会为我的困境拼尽全力。”
这份守护,更体现在日常的风险管理与规划建议中。2018年,一位企业主客户因经营压力过大,希望通过退保缓解压力。张勇深入沟通后,发现退保不仅会使客户失去保障,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他利用专业知识,迅速为客户定制了调整方案:通过保单贷款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同时保留核心保障,成功帮助客户渡过难关。这位企业主表示:“张勇不是只想着卖保险,他是真把我的事当自己事。”
及时、专业的服务,不仅兑现了保单的承诺,更在关键时刻为客户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今年初春,客户李先生急得团团转——母亲要去北京看病,但挂了半个月的专家号都没着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张勇求助。考虑李先生是公司黄金VIP客户,张勇指导李先生提交了门诊绿通权益转让申请,并为老人成功预约了专家号源。就诊当日天,张勇又与公司安排的陪诊人员全程协助,陪同老人完成检查、缴费、取药等流程,确保了就诊流程顺畅高效。“富德生命人寿的绿通服务实在是太给力了,在富德买保险就是买一个安心!”李先生握着张勇的手再三道谢。
这样的故事,在张勇的二十载职业生涯里还有很多。这份坚守的动力,源于对保险保障价值的深刻认同。而从初入行的新人到深受客户信赖的“保险顾问”,张勇收获的不仅是客户的信赖,更是人生的丰盈。
不忘初心,成就自己与客户的“蛮好人生”
今年,有部保险题材电视剧《蛮好人生》赢得了广泛反响。张勇也时常在想,什么才是“蛮好人生”?回顾自己在保险行业的二十年,张勇表示,“蛮好人生”就是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为客户排忧解难;就是看到客户在遇到困难时,因为有保险的保障而从容不迫;就是在守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张勇服务过的客户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既有普通上班族,也有企业高管。他们中的许多人,从陌生的客户变成了亲密朋友,又主动为他介绍新朋友。这些广泛而坚实的客户关系,正是其长期专业服务价值的积累成果。
站在二十年的节点上,张勇依然保持着刚入行时的热情,作为富德生命人寿众多优秀代理人的典型代表,张勇获得了该公司2025年“最美消保人”的荣誉称号。在富德生命人寿,无数个“张勇”用专业拆解复杂,用真诚化解疑虑,用行动践行守护,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保险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动人的模样。
每一份保单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次排忧解难的过程,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而每一次的坚守,都是在成就属于自己和客户的“蛮好人生”。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界屋脊六十载蝶变:中国人寿以保险力量灌溉雪域高原发展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