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相关动态 > 正文

促增收!看陕西凤县如何打好这场攻坚硬仗

相关动态 三秦都市报 2025-09-27 09:05:49
[摘要]

  原标题:稳就业促增收 看凤县如何打好这场攻坚硬仗

  九月的凤县,秦岭腹地绿意盎然,嘉陵江畔生机勃发。在这片承载着民生期盼的土地上,一场以稳就业为基、促增收为要的攻坚硬仗正纵深推进。而今,这场硬仗已初见成效,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一项项具体的成果,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增收路子更宽、发展信心更足。

  头雁效应凸显 “链”动就业新天地

  走进嘉德锦昇公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的标语格外醒目。公司负责人王永刚是双石铺镇安沟村人,2020年带着“帮更多人务工致富”的初心返乡经营人力资源公司,五年间助力数千人就业,公司也成为宝鸡八县唯一纳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凤县已培育像王永刚这样的劳务带头人300 多名,他们凭信誉和人脉为乡亲铺路,形成“一人带多人,多人带一县”的链式效应。留凤关镇的冯姚,在带头人引领下到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任化验室分析员,他说:“这里凤县老乡多,像在家一样。”该公司累计接收凤县员工 320 余人,占员工总数五分之一以上,不少人已参保江苏养老保险。

  为帮乡亲找好工作,凤县全年招聘不断。今年以来,开展20场线下招聘会、29 场直播带岗、发布30余期招聘信息,人力资源市场、零工驿站和劳务带头人提供“不打烊”服务,累计释放岗位超2.1万个。还开通专车,送430余名务工人员前往杨凌、西安等地。

  凤县人社部门还远赴江苏如皋、海安、如东对接劳务协作,拓宽就业渠道。针对花椒采摘期用工短缺,组建“陕甘川毗邻县劳务协作联盟”,设16个“椒果匠”联系点,引进四川、甘肃“采椒客”近万人,既解采摘难题,又护产业根基。截至7月底,凤县城镇新增就业893人,远超序时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技能照亮前程 手艺捧牢“金饭碗”

  好岗位需要真本事。凤县深谙此理,将培训课堂灵活开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培训内容紧跟市场需求,涵盖种植养殖、机械操作、家政服务等,25期培训班让836位乡亲学到了增收致富的新本领,82位林麝养殖户获“陕西省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焊工、叉车学员培训合格后更是拿下了特种设备“操作证”。

  双石铺镇的付刚对此深有体会。前年参加叉车培训后,他月入8000多元。今年,他又瞅准机会参加了焊工培训。“免费培训拿证,工资翻了一番,工作根本不愁!”小伙子腰板挺直,笑容里满是自信。

  从返乡任度假村经理的王媛、照料50多个宝宝的“80后”金牌月嫂龙后玉,到带动乡亲致富的养殖场场长吴雄,这些鲜活例子尽显技能改变命运的力量。凤县还举办技能人才成果展,让乡亲见证学技术的好处,促进交流共进。

  政策保驾护航 梦想在家乡绽放

  “能就业”只是起点,“好就业”“就好业”“创成业”才是落点。凤县精心培育劳务品牌,鼎力支持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前不久,“凤县椒果匠”品牌在全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舞台上大放异彩;“凤县麝工”陈凯荣膺第三届“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让凤县品牌闪耀全国!为激励这些“领头雁”,县里拿出6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品牌发展壮大,持续擦亮凤县劳务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凤县特色劳务品牌已带动1.8万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针对创业资金难题,凤县创业担保贷款今年新增发放1627万元,扶持28个创业项目和小微企业。草店村的卫东、巧玲夫妻,曾因资金短缺创业受阻,靠贷款将凤椒、苹果种植规模从几亩扩至200余亩,建家庭农场、开品牌门店,实现产销一体,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产销大户。

  凤县还营造“抱团取暖”的创业生态,常态化举办创业沙龙和分享会,专家、顾问现场“把脉”,解读政策、对接资源,让创业者交流困惑、共享机遇。

  关爱温暖人心 一个都不能掉队

  就业路上,凤县重点关照脱贫群众、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通过 “五个一批”工程,帮扶6612名脱贫乡亲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1311”服务,开发见习岗位,每周专场招聘,帮扶395名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对一” 援助380余名失业人员、残疾人重新上岗,还走访慰问24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困难职工。

  凤县这片热土上,田间忙碌的身影、课堂专注的脸庞、小店热情的笑容,处处跃动着奋斗的活力与增收的喜悦。全县正以扎实的行动,铺就一条通往红火日子的增收之路。


编辑:李国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超长假期激发多样化文旅需求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