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商银行陕西地区多家支行凭借敏锐的风险洞察力、扎实的反诈功底以及高效的银警联动机制,成功识破并拦截多起电信诈骗,为市民尤其是老年客户守住了“养老钱”,上演了一场场守护群众资金安全的“反诈保卫战”。

西安芙蓉西路支行:识破“电影投资”骗局,40万“养老钱”安然无恙
10月22日上午,年过六旬的韩女士携带40万元现金来到工行西安芙蓉西路支行办理汇款业务。面对大额现金交易,网点负责人杨阳立即提高警惕。在引导填单过程中,他敏锐观察到韩女士频繁翻看手机微信查找收款信息,收款方为外省某公司,且对方在沟通中有明显授意行为,汇款备注“发行电影费用”的用途也十分罕见。当工作人员询问具体情况时,韩女士含糊其辞,不愿透露更多背景信息。
杨阳立即将情况告知运营主管刘玉,要求严格核实汇款意愿与收款方信息。刘玉随即联系客户提供的“爱人”进行核实,对方虽称收款公司为其所有、交易无风险,但在被问及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时,逻辑混乱,暴露出明显疑点。运营主管果断启动警银联动机制,向雁塔片区警官报告情况。警方迅速响应,经初步核实,判定这符合近期高发的区域诈骗特征。
此时,韩女士因汇款受阻情绪激动,多次拍打柜台要求取款离开。客服经理肖蕾沉着应对,耐心安抚客户情绪,为后续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接到银警联动报警后,警方仅用10分钟便赶到现场。在银警共同劝导与核查下,韩女士最终放弃汇款,并随民警前往派出所配合进一步调查。
此次事件中,不法分子以“内部份额”“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远程操控诱导转账实施诈骗。工行西安芙蓉西路支行凭借对异常交易的敏锐识别、严格规范的核验操作,以及与警方的高效联动,成功构筑了守护群众资金安全的坚实防线。这不仅是警银协作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又一具体成果,更是工商银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使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宝鸡凤翔支行:慧眼识破网络理财“坑老”骗局
近日,一位老年客户走进工行宝鸡凤翔支行营业室咨询理财业务。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耐心讲解后,老人觉得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太低,并称自己在网上投资的理财产品不仅利率有5.0%,还能收益日结、每日返现,且有“国务院内部文件”支撑,可参与“国家第五次财产分配”,自己已经投入了500元。
结合日常反诈工作积累的经验,工作人员敏锐判断老人遭遇了电信诈骗,便一边稳住老人情绪,一边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网点负责人。经细致核查,老人手机中已下载多款投资理财类涉诈APP,还加入了“国家财产分配群”等高危微信群,群内大量传播伪造文件及假冒理财软件。
网点负责人立即联系辖区反诈中心,共同向老人开展反诈宣传,拆解“高息日结”“国家背书”等诈骗套路,讲解同类受骗案例,阐明资金损失风险。然而,老人仍然认为自己没有上当受骗,还强调自己有熟人带领,身边的人都在投资。
为彻底打消老人顾虑,反诈中心迅速联系其亲属,并对老人名下银行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通过亲属的耐心劝说与多方证据佐证,老人才恍然大悟,终于认清“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真相,成功避免了后续财产损失。
此次诈骗拦截,既是工行宝鸡凤翔支行营业室深化员工反诈培训、提升服务风险防控能力的生动实践,更是坚守金融“守门人”职责、践行“客户至上”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彰显了支行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担当,对警银联动反诈工作有效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完善机制,持续守护金融安全
下一步,工商银行陕西地区各支行将持续完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宣教”全链条反诈机制,织密织牢金融安全防护网。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反诈意识和业务能力,加强与警方的协作配合,切实守护群众资金安全,为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持续贡献工行力量。
编辑:韦瑞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