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黄河“几字弯”的怀抱中,陕北榆林各地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陆续迎来成熟。在科技不断赋能的种植模式下,连绵成片的玉米长势喜人,收割机在田间轰鸣穿梭,粮库内外收购正忙,勾勒出一幅汗水与丰饶交织的秋收图景。
近年来,榆林市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针对干旱薄弱问题,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逐步成为西北旱区粮食高产高效的标杆城市,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管田”的蜕变。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银行,农发行榆林市分行坚持对标“核心业务、优势业务、精品业务”发展方向,按照“保收购、保份额、保清零、强风控、强基础、强管理”的要求,抓早动块、靠前发力,切实有效做好秋粮收购信贷工作,确保来之不易的秋粮“颗粒归仓”。
加强政策支持,做到“钱等粮”。
“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头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和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农发行已备足信贷资金2.6亿元,支持设置收购网点8个,业务范围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全力保障今年秋粮收购资金供应。”农发行榆林市分行主要负责人在9月初召开的秋粮收购媒体通气会上向33家政府部门,市、县级储备库及收储公司介绍道。今年以来,该行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等方式提前开展全市秋粮收购调研工作,仔细了解全市种植面积并合理预测粮食总产量、社会收购量等重要指标,同时参考周边省份收购价格,备足秋粮收购资金2.6亿元,切实做到“钱等粮”。
优化金融服务,全力“保丰收”。
在秋粮收购期间,该行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行领导靠前指挥,市县行密切协作,对粮棉油重点客户开设绿色办贷通道,做到最先受理、最先办贷、最先审批,信贷计划最先保障;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实行“一次审批、分次发放”模式,切实提升办贷效率;最大限度落实优惠让利、减费让利政策,帮助粮食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保持网银、银企直联等线上支付通道“7×24小时”畅通运行,做到收粮不误时、资金不掉链,确保收购资金24小时内直达售粮农民账户,坚决杜绝“打白条”现象,让农民售粮更省心、更高效,实现丰产丰收。

图:中央储备粮榆林直属库有限公司玉米入库现场

图:神木市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玉米到库卸粮前抽检
快速精准投放,筑牢“压舱石”。
短短一个多月来,该行已审批秋粮收购资金2.34亿元,并先后投放资金1.17亿元,支持收购玉米5.09万吨。在做好秋粮收购的同时,按照“全粮、全链、全行、全力”发展思路,同步做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产业链条支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等项目建设,探索支持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助力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攻关,切实发挥粮食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凝聚粮食合力,把好“安全关”。
加强粮棉油信贷“两化”管理,严格遵循“钱随粮走、库贷挂钩、全程监管、封闭运行”核心原则,结合信贷领域专项检查“回头看”,认真开展库存核查工作,密切跟踪粮源调度和入库进度,通过实地丈量、随机抽检等方式核实粮食数量与质量,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纪委按季围绕粮食安全开展政治监督,对库存管理、贷后管理、风险管理落实不力的关键少数进行提醒谈话、业务约谈,督促做好问题整改,切实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组织青年员工走进中储粮榆林直属库,现场观摩粮食入库、管理、监测等智能化管控流程,近距离感受“智慧粮库”“安全粮库”的魅力,进一步厚植学粮、护粮、爱粮情怀。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农发行榆林市分行坚持对夏、秋两季粮食收购早谋划、早部署、早投放,近三年累放粮油贷款12.45亿元,支持收购粮油96.59万吨,全力巩固提升政策性收储专办银行地位。未来,该行将继续坚守主责主业,统筹做好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在稳市场、惠民生中持续擦亮“粮食银行”品牌,全力守护好“大国粮仓”。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护“一老一小一新”榆林“助邻里的1平米”公益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