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设备再制造示范单位”“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让人难以想象,获得这些“大称号”的是一家只有130人的“小企业”——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元智造公司”)。
在位于西安北郊的西安工业设计产业园,记者见到了天元智造公司的董事长王春昌。朴素,这是王春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是经过深入交流后,记者发现他身上还有许多特质:不安于现状、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学习创新、不断开辟新的属于自己的天地。
1994年,王春昌开始创业,办过好几个公司,从事过电子产品销售、化工产品制造、环保工程等,直到如今的智能再制造,期间有多少曲折、艰辛和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清楚。
2011年7月1日,在看好市场前景后,王春昌创建天元智造公司,致力于再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及设备延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聊起智能再制造,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之所以发展智能再制造,正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规划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天元智造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再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技术为支撑,以增材制造、激光熔覆、无损检测和寿命评估等再制造关键技术为核心,用快速响应的本地化服务为工业企业提供零部件再制造、整机再制造、系统成套设备再制造和高成本进口配件替代解决方案。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3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871.66万元,连续3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在公司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磨炼。
“公司起步阶段,研发与生产不分家,生产技术部员工既要完成生产任务,还要解决各类技术问题以及承担新的研发项目,这在一个成立仅几个月的初创公司里,在没有成熟业务、成熟技术、充足资金以及先进的设备条件下,显得尤为艰辛和困难。”见证了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天元智造研发中心经理苏成明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
苏成明来自宝鸡市岐山县农村,2010年7月,刚刚走出校园的他只身一人来到西安,寻找自己人生的新起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彷徨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最终在2011年9月1日与成立仅两个月的天元智造公司相遇,成为了公司第12名新员工。“2012年夏天的时候,公司的油缸内壁中频感应熔覆项目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把凉席拿到车间,住在了实验设备旁,实验做累了就在旁边睡一会儿,休息一两个小时继续起来工作,持续一个星期时间终于顺利攻克了技术难题。”说起当时的不易,苏成明内心激动。
其实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不仅表现在技术研发方面。在资金方面,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公司有许多时候也是急需金融方面的支持。“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得到建行的及时帮助。一些时候,这种帮助还需要他们克服一些制度和内部运行方面的制约。但是很幸运,这些困难建行的朋友们经过努力最后都圆满解决了。”王春昌告诉记者。
“天元智造公司凭借着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下游客户市场拓展实现了高速扩张。科技研发投入、生产线迭代升级和订单快速增长,让天元智造的融资需求日渐增加。”建行西安南大街支行小企业客户部客户经理李伯平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处于起步阶段的天元智造公司就与建行西安南大街支行建立了密切的信贷合作关系,并通过“科技金融贷”产品获得了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结合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行陕西省分行为天元智造量身定制了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截至2019年,建行给予公司3000万元贷款额度,其中2500万元为‘科技金融贷——集合信贷计划’产品。”李伯平说。
随着信贷资源不断涌入,公司开始迅速发展,学习能力强、踏实能干的苏成明也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渐成长为公司甚至行业内的佼佼者,历经生产部班组长、技术员、生产主管以及分公司的生产技术部长,最终在2016年任公司核心部门研发中心经理。“天元智造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中的事业平台,给了我长期的学习和历练的机会,公司这种尚师守正、平等利他、尽责创新的企业文化深深吸引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可以发挥出我所有的创新力和才能,成就了我现在的事业。”苏成明真诚地说。
在天元智造的9年中,苏成明带领研发团队取得了以金属丝材激光熔覆技术、增减材一体化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国内技术领先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共70余件,为公司业务拓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生活上,他也从一名初来乍到的岐山农村人,到逐渐成家立业,慢慢扎根西安,与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采访结束时,建行西安南大街支行小企业客户部总经理蒲安平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而普惠金融政策的落地推进也在逐步推动小微企业成长提速,但当部分优质高科技小微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作为银行这个主体,如何继续跟进服务,如何无缝衔接地继续为该类企业提供后续增值服务,可能将是我们下一个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建行陕西省分行推动小微企业成长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