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产业经济 > 正文

从“囤旅游”看旅游消费趋势新变化

产业经济 西安日报 2024-03-15 09:21:44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旅游企业推出促销活动,让不少旅游爱好者爱上“囤旅游”的消费方式,甚至直呼“飞不完、没假了”“假期根本不够用”。

  300元出头飞济州岛,住马尔代夫酒店的价格比平常便宜5000多元,399元的20条路线的旅行卡……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旅游企业推出促销活动,让不少旅游爱好者爱上“囤旅游”的消费方式,甚至直呼“飞不完、没假了”“假期根本不够用”。

  这届旅游爱好者偏爱“囤旅游”,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玩法把传统旅游消费转变成了“电商+旅游”模式。不少航空公司和酒店除在官网出售优惠票外,还通过各旅游平台和网络直播间,推出“随心飞”“随心住”等特色产品以及跟团游特色套餐。这在一定程度将原本看起来像奢侈品的旅游消费拉回“白菜价”,让更多消费者有效规避大数据杀熟,获得了“薅羊毛”的快乐。此外,这类旅游产品往往元素多样,面对的目标客户群体多元,能够满足本地游、周边游、长途游等多种玩法,使用方式多为“先囤后约”,有别于先想好日期才能下单的预订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消费者的心理决策难度,让其趁机“拔草”心仪的旅游目的地,还为解决文旅服务之间供需不平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某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囤旅游”报告》显示,2023年“囤旅游”的消费者规模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1倍,2023年“双11”囤度假旅游商品的“95后”和“00后”消费者人数,比2022年同期增长超过3.3倍。数据足以说明,在预付式消费模式的盛行之下,消费者“囤旅游”的需求也正在持续增加。

  然而,选择“囤旅游”的消费者人数增多,并不代表其体验感一定是正向的。比如,不少旅游预售类产品限定了使用日期范围,要求消费者在周末、节假日加价兑换;预约成功后不可更改、不可取消,售后服务无法保障;购买后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无法使用,最终解释权归相关企业所有等等,让“囤旅游”相关的产业鱼龙混杂,呈现出“一窝蜂”的发展势头,也导致消费者用“开盲盒”的心态购买,花了冤枉钱,吃了哑巴亏。

  兼具性价比和体验感,才能让“囤旅游”持续吃香。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从源头上强制下架线上不合理产品,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另一方面,相关企业也应聚集消费者需求和评价,持续整合区域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更大程度发挥新型旅游模式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蒲城果农他乡种瓜富口袋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