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效联动助推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看“半小时产业圈”如何“圈”出“高产田”

10月27日,在西安吉利生产基地,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中粮可口可乐全国首家数智化工厂外景。 (西安经开区供图)
近日,西安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91%!
这一亮眼数据,如同一扇窗口生动展现了这片产业沃土的勃勃生机。
链式聚变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奋进
连日来,记者走进泾渭工业园,发现产业协同的活力无处不在。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总装厂,流水线上每6分钟就有1辆重卡下线。位于同一园区的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德电控)生产车间里的自动化产线全速运转,一批批新能源重卡电驱动系统整装待发,即将驶向附近的陕汽厂区。
“立足陕汽,面向行业,我们的集成化电驱动产品正在加速拓展新市场。”智德电控生产制造部部长郭钢健的言语中透着自信。记者了解到,2019年,围绕陕汽“新能源技术领先”战略,智德电控应运而生,旨在弥补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本地配套短板。如今,该公司已形成3大产品系列,不仅成为陕汽的核心供应商,而且跻身国内新能源重卡电驱行业前列,市场占有率达到10%。
智德电控的成长历程,恰是泾渭工业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缩影。
以陕汽、吉利两大“链主”企业为核心,园区已汇聚4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及上百家上下游配套商,构建起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半小时产业圈”。
数据是发展成效最有力的证明:今年前三季度,陕汽产量同比增长11.2%,吉利产值增长42.88%,智德电控的产值实现了149.1%的迅猛增长……
这一组跃动的数字,生动诠释了“龙头出题、链企答题”机制的强大活力。
政务温度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以前办理业务要驱车约20公里,往返耗时大半天。现在,政务服务驿站就设在园区,走路就能把事办好。”在吉利零部件配套产业园政务服务驿站,一位受访的企业办事人员的感慨,道出了园区政务服务的深刻变化。
记者了解到,经开区创新构建“1个政务服务分中心+2个驿站”的服务体系,把90余项高频事项送到企业“家门口”,真正实现了企业“足不出园”便捷办事。
除了基础政务服务,驿站还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增值服务,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全方位、全天候”的企业服务体系。
“盯着项目干,围着企业转”不仅是口号,更是园区工作人员的日常写照。根据《泾渭工业园2025年“亲商助企”工作方案》,主动“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解难题”成为硬性要求。
政策的温度在细节中显现,延锋(西安)公司汽车座椅生产扩能项目享受环评豁免政策,相关手续从咨询到审批完成仅用时10天,比常规审批缩短近两个月,节省成本约4万元,赢得了宝贵的市场先机。
基础升级
“硬环境”与“软实力”相得益彰
如今,泾渭工业园纬三路双向八车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这条新竣工的城市主干道,不仅便利了周边群众出行,而且成为企业物流的“加速器”。
“每天20辆货车装卸货,道路通畅保障了公司生产节奏稳定。”立邦新型材料(陕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许超告诉记者,园区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既要打通“大动脉”,也要畅通“微循环”!
记者了解到,结合企业分布和职工通勤特点,园区开通了3条定制公交线路,覆盖陕汽、吉利等重点企业,职工享受“1元购票”优惠。这一贴心举措,为企业职工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成为“百人助千企”活动中“小细节解决大问题”的典型代表。
在提升“硬环境”的同时,园区也在着力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泾渭工业园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和标杆培育,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这家老牌企业,以“智改数转”为抓手,通过装备换新、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措施焕发出新的生机。
全球视野
从“经开速度”到“国际质量”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如今的泾渭工业园,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
中粮可口可乐全国首个数智化工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4天,13个月实现投产,以“极速模式”刷新行业纪录。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工厂,布局7条饮料生产线与1条糖浆生产线,全面达产后,年产量预计超过112.9万吨,将成为西北区域的供应链核心枢纽。
依必安派特西安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里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和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将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体生产基地。采埃孚集团投资1.5亿欧元建设的气体发生器生产基地已实现主体封顶,“经开速度”与“国际质量”在这里实现有机融合。
今年以来,41个重点项目在园区稳步推进。彩晶半导体光刻胶及关键材料研发生产项目、赛福斯航空航天表面涂层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诺博尔航天及核用高性能难熔金属材料产业化等项目完成主体封顶,陕西隆基乐叶101车间BC2.0电池改造项目、长羽航空航天关键金属零部件生产线等项目开始试生产……
从产值增长到产业能级提升,从单一制造到生态共生,泾渭工业园正以“链主”企业为支点推动产业升级,以政务服务为纽带激活创新动能,以基础设施为底座夯实发展根基。
今年前三季度,泾渭工业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工业投资增速30%。这片产业发展高地通过“生态+服务”的双轮驱动,在“西安制造”向“西安智造”迈进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