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是全国最佳优质籼米生态区,也是陕西最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这里水稻常年种植面积约120万亩,年均产量70余万吨。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天汉粮仓”的稳产保供保驾护航。
脚步向下 服务上门解难题

秋粮收购时节,争分夺秒、任务繁重,资金周转是不少收粮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主动组建“秋收服务队”,携手地方农业农村部门,走进田间地头与加工车间,提前摸排融资需求,将信贷服务精准送达。
位于南郑区阳春镇的南郑区金正米业有限公司,是汉中市应急储备定点企业,主要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拥有4万吨自动精米生产线和万吨级标准化储粮仓容。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每年收粮前,邮储银行的客户经理都会主动上门,了解我们当年的收购计划与资金缺口。自2013年合作以来,已累计为我们提供贷款超过1.3亿元,让我们在收粮季不为钱发愁。”作为邮储银行长期支持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金正米业如今年销售规模已达8700万元,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步一个脚印,服务一点一滴做实。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以主动、精准的金融服务,不仅化解了收粮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保障了广大种植户的切身利益。据统计,今年以来,该行已向粮食收购领域投放贷款超过7300万元。
响应提速 绿色通道纾农困
邮储银行的守护,从田间到车间,风雨无阻。面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该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精准驰援受灾农户,全力助其减灾复产。
城固县龙头镇的种粮大户张雷,在今年夏季的持续干旱中深切感受到了邮储银行的“及时雨”。他承包的200多亩水稻因缺水面临减产风险。正在他为购置抽水设备和支付人工费用发愁之际,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的客户经理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他的困境,立刻启动“绿色通道”,现场指导他填写贷款申请资料,当天完成审批并发放10万元贷款。张雷迅速购置设备,及时灌溉,水稻长势逐步恢复。“要不是邮储银行出手这么快,我这一季的投入恐怕真要打水漂。”站在丰收在望的田埂上,他感慨万千。
在洋县,从事粮食购销十余年的收购户魏树堂,同样感受到了邮储银行的高效服务。因其价格公道、信誉良好,成为周边农户售粮的首选。今年秋收期间连续阴雨,大量湿粮积压,为帮助农户及时变现,他扩大收购规模、全力开动烘干设备,却面临流动资金短缺。邮储银行洋县支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迅速上门调查,仅用3个工作日便将100万元贷款发放到位,有力保障了收购工作的持续运转。
量体裁衣 金融“活水”润全链
围绕粮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不断丰富涉农信贷产品,推出“农牧贷”“产业贷”“粮食产业集群e贷”等特色业务,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实现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精准滴灌。
“这次秋收,邮储银行的‘集群e贷’真是帮了大忙!”勉县萃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先生赞叹道,“作为白名单企业,我们没提供任何抵押就拿到了76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最关键的是审批快、利率也合适,随借随还,用款灵活,让我们支付粮款时心里特别有底,收购计划完成得非常顺利。”
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加工行业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力度,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积极走访主要产粮县区,开展市场调研和客户对接,及时优化产品要素。今年三季度,该行将汉台区、城固、洋县、勉县、西乡5个区域的“粮食贷”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200万元,仅用2个工作日就为城固县某米业有限公司发放信用贷款200万元,有力支持企业秋粮收购,带动县域水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金融“活水”不仅浇灌着稻谷的生长,也延伸至“一碗面皮”的产业化之路。作为汉中的美食名片,一碗地道的汉中面皮,讲究的是柔韧相济,爽滑利口,这独特的口感离不开本地优质稻米的“加持”,而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正是将“天汉粮仓”的硕果转化为千家万户餐桌美味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汉台区经营铺镇麻辣香黑面皮的王大姐对此深有感触:“我一直想改造升级店面,但资金周转困难。邮储银行了解情况后,为我推荐了纯信用、线上化的‘面皮贷’,全程服务高效顺畅,15万元资金及时到账,手续简便、放款也快,让我顺利完成了店面升级。”
据了解,邮储银行汉中市分行近年来持续深化粮食产业链金融服务,通过“一行一策”“一户一策”,为不同经营主体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超63亿元,较年初净增3.3亿元,其中支持粮食产业相关客户210余户,贷款余额超6500万元。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服务450个"百千万工程"项目,中国平安"四向"发力支持广东乡村振兴 "三村工程"调研活动走进潮州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