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渭南润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工人对即将出口的葡萄进行包装。 本报通讯员 彭一鹏摄
11月20日,在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渭南润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冷库前一派火热景象:数十名工人手捧晶莹饱满的“阳光玫瑰”葡萄,小心翼翼地码入箱中;叉车来回穿梭,将这些“绿宝石”送上在一旁等候的冷链车。
“本月13日,3.5万公斤、货值50余万元的临渭葡萄出口迪拜,成为我们打开中东市场的‘敲门砖’!”临渭区葡萄协会秘书长袁博指着满载的冷链车说,“到今年销售季结束,临渭葡萄累计出口量预计可达2.5万吨。”
渭南与拜迪相距约6000公里,如何保证葡萄风味不失、口味不变?渭南润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春善掀开冷库门,揭晓了答案:“我们采用全程冷链‘冻龄保鲜’技术,可以将货架期延长至20天以上,就像给葡萄建了座‘时光冻结舱’。葡萄的色泽、硬度和甜度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可让迪拜消费者尝到新鲜的葡萄。”
这份“新鲜”赢得了海外客商的青睐。首次前来渭南采购果品的越南客商谢小林在葡萄园里找到了合作信心。“口感、甜度、亮度都很好,大小正适合我们的市场。这是个甜蜜的开始。”据悉,谢小林今年已收购300多吨临渭葡萄。
目前,临渭葡萄已远销俄罗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像谢小林这样的临渭葡萄海外“果粉”在不断增多。临渭葡萄正在加速成为一张国际化的渭南新名片。
袁博介绍,作为“中国葡萄之乡”,临渭区为了进一步提升葡萄质量、拓展销路,今年启动了品牌升级战略,实施从果园管理到分选加工全链条品质管控,实现了临渭葡萄从“种得好”向“卖得远”“叫得响”的华丽转身。截至目前,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量40万吨,“临渭葡萄”品牌价值达34.99亿元。
临渭区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杨立会说,此次出口迪拜为临渭葡萄的销售开辟了新市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对接商务、海关等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让临渭葡萄的出海之路走得更远更顺畅。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