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财经 > 产业经济 > 正文

西安“洋柿子”串起乡村振兴“金链条”

产业经济 西安日报 2025-11-27 10:07:41
[摘要]在西安人的餐桌上,常被称为“洋柿子”的番茄,是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的重要食材。如今,西安的番茄产业链正以“育种筑基、育苗强链、产销赋能”的全链条发展态势,书写着产业升级的亮眼答卷。

位于高陵区的春益农蔬菜育苗基地。(首席记者 骆妍 摄)

高陵全季西红柿。(西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西安人的餐桌上,常被称为“洋柿子”的番茄,是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的重要食材。如今,西安的番茄产业链正以“育种筑基、育苗强链、产销赋能”的全链条发展态势,书写着产业升级的亮眼答卷。

  从临潼区育种实验室里打破国外垄断的“一粒好种”,到高陵区育苗基地中茁壮成长的“一株壮苗”,再到现代农业示范园里通过网络直播走向全国的“一串硕果”……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的番茄产业已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数据见证实力——西安市番茄种子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1%,“临潼小番茄”粉果类制种约占全国45%的市场份额,“高陵全季西红柿”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值1.4亿元……小小的“洋柿子”,不仅稳住了市民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育种破局

  把番茄“芯片”攥在自己手里

  初冬时节,在位于临潼区雨金街道照渠村的西安市番茄研究所内,67岁的育种专家赵军贤望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番茄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40年来的从业感受。

  1984年春天,一次种植国外黑珍珠香瓜的经历,让赵军贤了解到优质品种的“威力”,随后她受邀投身番茄制种领域,一扎就是40年。

  “番茄育种既需科技支撑,也要人工精细操作。”赵军贤告诉记者,遴选品种必须纯手工作业,每年3月至7月,她扎根研究所筛选种子、人工授粉、开展鉴定实验,8月至12月,她带着种子远赴广东等地的育种点繁育,旨在缩短品种培育周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改良,她培育的“粉提”小番茄品种实现“串采”,耐储运、抗病强,彻底打破国外品种垄断,每亩产值能增加5000多元。如今,“粉提一号”“粉提二号”畅销国内外。

  临潼区已形成15家集生产、育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番茄制种公司,培育“金棚”“秦皇”“西优”等40多个优质品种,制种面积稳定在3000亩,年产种子3万公斤以上。

  “我们把番茄的‘芯片’攥在了自己手里!”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仓介绍,该区总投资3.67亿元建设了番茄种业智慧谷产业园,打造集科研、加工、旅游于一体的融合业态。

  育苗强链

  从“创新研发”到“落地推广”

  如果说,临潼区育种是为番茄产业“播下希望”,那么,高陵区育苗就是为番茄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好种必须配好苗。我们要把‘一粒好种’育成‘一株壮苗’。”11月24日,在位于高陵区通远街道的春益农蔬菜育苗基地内,负责人夏世春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这处2017年成立的基地,占地面积60余亩,建有16栋日光温室和2600平方米智能化连栋棚,配备全自动播种、水肥调控设备,年育苗能力达1000余万株。

  夏世春从事番茄育苗17年,摸索出严格的品种筛选流程。

  “每年引进20多个品种,小面积试种观察抗病性、统计产量、测评口感,只有超越现有品种才推广。”夏世春说,他每年2次赴外省考察,遴选“天正1573”“京采901”等优质品种进行本土化培育,如今已筛选出10多个适合高陵区种植的番茄品种,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

  “我们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夏世春说,临潼区育种专家负责“创新研发”,他们则负责“落地推广”。通过“订单育苗”模式,基地根据种植户需求定向培育种苗,并且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服务。

  记者了解到,一位来自渭南市大荔县的种植户借助基地种苗,发展400余亩番茄苗圃,每亩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以上。

  如今,高陵区已形成集约化育苗集群,年育苗能力超过1亿株,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番茄育苗基地,为西安番茄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筑牢了根基。

  直播赋能

  实现线上线下双旺销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草莓西红柿生长园区……”11月18日,在高陵全季西红柿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建园)里,相关负责人李伟珖正在直播介绍番茄的生长情况。

  据了解,这个总投资2000万元的示范园,建有11栋日光温室、1栋全季多功能大棚和1栋春秋棚,配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环境调控系统,能够实现“冬天保温、夏天降温”的全季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坚持绿色种植理念,自制有机肥,采用熊蜂授粉,杜绝化学肥料和人工激素,每批产品农残“零检出”,番茄红素含量也较高。

  特别是在销售端,园区组建了新媒体团队,通过短视频记录番茄生长全过程,并且在多个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线下与商超、社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助力实现线上线下双旺销。

  目前,高陵区1400余户农户、40家合作社参与番茄种植,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人均务工收入增加8000—12000元。

  全链蝶变

  小番茄书写振兴大文章

  从临潼区育种的“科技突围”,到高陵区育苗的“精准赋能”,再到产销环节的“品质提升”……西安番茄产业如今已形成“临潼育种、高陵育苗、全域种植、全网销售”的格局,种植面积达8.38万亩,年产量约35.04万吨,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番茄生产基地。

  今年10月,市农技中心组织举办西安市番茄种苗供需对接座谈会,让育种专家、育苗企业和种植基地代表相聚一堂,面对面交流,打通产业链堵点。

  “以前,选种育苗靠经验、跟熟人;现在,一次性就能对接这么多优质资源,对我们更新品种帮助太大了。”一位来自阎良区的番茄种植户对记者说。

  如今,围绕番茄种植,西安已形成从育种、育苗到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一切,离不开科研人员、种植户和企业代表等的共同努力。这条产业链,不仅铺就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同时也为西安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临渭葡萄出海“圈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