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旬邑县土桥镇苏村战成果蔬气调库内,工人在分拣、包装苹果。 本报记者 琚鹏飞摄
初冬的渭北高原,薄雾轻笼,连片的苹果园里,人影穿梭,施肥、清园、涂白……冬管生产正忙。
11月19日,在旬邑县土桥镇新店子村,果农袁新社在苹果园里查看果树情况。
“今年秦脆苹果产量咋样?”记者问。
袁新社答:“3亩园子产了1万多公斤商品果,苦没白下。”
1986年,他在这片塬上栽下苹果树。从秦冠到富士,再到秦脆,品种的每一次更新,他都走在前列。
“换秦脆苹果时,村里人都说我胡整。”袁新社说,“那时,我不仅听到广播里推荐了这个品种,还去参加了县里的秦脆种植培训班,越学越觉得这个新品种发展前景大。”
事实很快给了答案。2021年,袁新社开始高接换优,把老树统统嫁接成秦脆。目前,3亩苹果树已产果,另外2亩明年将进入盛果期。收益提升、市场认可,让他吃下了定心丸。
“现在,村里人看到种植秦脆效益好,都来问咋剪枝、咋控水,准备更新果树品种。”说起这些,袁新社笑得爽朗。
11月19日,在距离该村约6公里的陕西美源现代化农牧业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人杨芳梅和吴艳艳等人正在分拣、包装秦脆苹果。这些苹果即将发往浙江温州、江西南昌等地。
企业负责人蒋琪昌介绍,今年10月,公司果园里的秦脆苹果已全部采摘完毕,目前正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至新加坡及国内多个城市。
谈及种植秘诀,蒋琪昌说:“我们的果树‘喝’的是豆浆、红糖加菌剂发酵的营养液,‘吃’的是有机肥和鱼蛋白。”
这套绿色生态种植方案,使秦脆苹果果肉脆嫩、甜酸适宜、香气浓郁。目前,多家网络带货团队与该公司进行合作,公司订单量稳步增长。
“我们的目标就是稳扎稳打,让这片塬上的‘甜蜜’事业惠及每一位乡亲。”蒋琪昌说。
在张洪镇蒙家村,集体双矮苹果示范园在山梁间铺展。11月19日,示范园里,高级园艺师、技术负责人蒙军胜组织务工人员进行施肥作业,果园冬管有序展开。
示范园共240亩,其中秦脆苹果种植面积占150亩。今年,示范园的秦脆苹果早早就被预订一空。蒙家村党支部书记蒙金锋说:“这样的市场表现,让村民对种植秦脆苹果的信心更足。”
产得好,分得明。示范园实行“集体+农户”收益分配机制,51%的收益归村集体,49%的收益用于分红和村级公益性项目建设。“今年,示范园还提供了120多个务工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蒙金锋说,产业走上快车道后,大家干劲更足了。
“今年新建的120亩秦脆苹果已栽植到位,明年村里还将再扩种120亩。同时,一座500吨冷库正在加紧建设,钢构已成形,预计明年投入使用,为果品储藏和错峰上市提供坚实支撑。”蒙金锋说。
秦脆为何能在旬邑扎下根、走得远?答案逐渐明晰——
新品种带来效率,新技术赋予底气。高接换优、矮砧密植、绿色种植、气调储运,每一环都紧密衔接。
渠道不断升级,直播带货、电商直采、商超合作,让果子不再看天等客。
果农的干劲、企业的投入、村集体的组织力,共同支撑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旬邑县持续推进轻简化管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无人机飞防等技术,建设智慧果园和全程可追溯体系,优果率稳定在92%以上。产业链条上,“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土地、资金、技术和经营紧密绑定,果农增收益、企业增效益、村集体增实力。
“我们将抢抓全省苹果国育新品全链条开发机遇,继续推广秦脆,打造国家级苹果产业示范园区。”旬邑县委书记师虎说,同时,旬邑将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果酒、果醋、果干等高附加值衍生品,推动苹果产业发展。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